东渡日本
1942年,李登辉进入台北高等学校文科(即台湾师范大学前身),班上只有四位中国学生。次年,李登辉还未毕业,便到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求学。因日本不准殖民地的学生攻读法政科系,李登辉不得不选择农业经济。 随着日本在战争中的吃紧,文科学生也被纳入学徒出征。1944年,李登辉在短暂的回台受训以后,再度编回日本千叶市千叶高射炮部队做见习士官,但未及赴战地,就在千叶迎接了日本的战败。
参加中共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台湾光复。1946年,李登辉返台,进入台湾大学农经系继续其学业。在日本期间,李登辉曾接触了不少马克思主义的追随者,并阅读了《资本论》等书籍。返台初,正值台湾人民与国民党政权的矛盾迅速激化,岛内越来越多的人追随共产党。李登辉也于1946年秋成为中共地下党员。 开始,李登辉表现颇佳。他参加过1947年初台北市1万多人抗议美国士兵强奸北大学生沈崇的暴行,参加过“新民主主义读书会”的筹建工作。后因与其他同志产生矛盾,李登辉决定退党。
两岸政策
李登辉主导的大陆政策,将两岸关系定位于“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定位于“一个民族两个国家”;在国家认同方面,“新台湾人主义”成为国家认定和共识的开始;在法律层面上,李登辉主导的修宪确定台湾作为“独立国家”的法理基础;两岸关系的核心是所谓的“两种制度与生活方式之争”;在两岸谈判中,两岸将进入“国对国政治谈判”阶段,以“三通”、两岸经贸关系为筹码迫使大陆在政治上作出让步;以台湾“安全”、“民众福祉”为优先政策考量;其政策目标是和平地走向分裂分治,达成“两个中国”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