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行业发展至今,以何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与新鲜感?
答案是永不停歇的创新,不论是产品宣传的创新,还是原料技术的突破,只有不断刷新才能抢占高地,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在化妆品原料上,此前我国采取无差别化的审批管理,结合技术审评尺度难以把握等因素的影响,通过难度较大。2009年至2019年十年间,我国获批上市的化妆品新原料只有4个。
2021年正式施行《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后,按照风险程度对化妆品、化妆品原料实行分类管理,从整体上提升了化妆品的品质和性能;将原料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也大大降低了化妆品企业从事新原料的研究门槛。
2022年开年至今,就已经有7例化妆品原料成功过审备案,这既代表着原料端口的开闸,也是本土化妆品市场不断创新与发展的反映。
开年新增7例备案,累计13种原料国产过半
自2022年1月17号至今4个月内,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相继公布了7例化妆品原料备案:
001号陶氏(张家港)投资有限公司的鲸蜡基二甘油三(三甲基硅氧基)硅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主要用于乳化剂。
002号余姚莱孚斯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的“β-烟酰胺单核苷酸”,主要用于皮肤保护剂、保湿剂、抗氧化剂,可用于除了唇部产品、口腔卫生产品和喷雾产品之外的各类化妆品。
003号格苒特工业公司的“聚甲基倍半硅氧烷/三甲基硅烷氧基硅酸酯”,主要作为成膜剂(film former)使用,可用于各类化妆品,对于使用范围没有特殊的限制。
004号科莱恩国际有限公司的“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钠/VP交联聚合物”,主要用作于增稠剂,可用于各类化妆品,适用范围没有特殊的限制。需要注意的是,其安全使用量方面,淋洗类化妆品最大为5%;驻留类化妆品最大为2.5%。
005号迈图(上海)贸易有限公司的“双-鲸蜡硬脂基氨端聚二甲基硅氧烷”,主要用作于发用调理剂,可用于洗发水、护发素、发膜等发用护理产品。需要注意的是,其安全使用量为10%。
006号百岳特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红藜(Chenopodium formosanum)提取物”,主要用于皮肤保护剂,适用于各类化妆品。需要注意的是,其安全使用量为小于或等于0.7%。
007号康盈红莓(中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β-烟酰胺单核苷酸”,主要用于皮肤保护剂和保湿剂,适用于各类化妆品。需要注意的是,其安全使用量为小于等于10%。
这7种新原料中,鲸蜡基二甘油三(三甲基硅氧基)硅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甲基倍半硅氧烷/三甲基硅烷氧基硅酸酯、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钠/VP交联聚合物、双-鲸蜡硬脂基氨端聚二甲基硅氧烷属于外资化妆品原料公司;红藜(Chenopodium formosanum)提取物与两种β-烟酰胺单核苷酸为中国企业与港澳台合资企业所有,均是皮肤保护剂。
回顾2021年,自5月1日开始施行《化妆品新原料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定》以来,半年时间里国家药监局公布了6款新原料,其中4个是国产原料,分别为:N-乙酰神经氨酸——保湿剂、月桂酰丙氨酸——清洁剂、β-丙氨酰羟脯氨酰二氨基丁酸芐氨——皮肤保护剂、雪莲培养物——抗氧化剂。
结合来看,新规施行不到一年时间内,备案通过的13种化妆品原料中,有7种为国产原料,且多应用于护肤领域。从中可以反映出,功效护肤市场趋势对原料市场研究方向的推动作用,在展示国产原料研发正在突破进步的同时,也凸显了法规对国内外企业一视同仁,公平开放的行业规则。
公平规则之下,机遇与挑战并存
整体而言,中国大多数日化原料起步较晚,多数品种仅经历20多年的发展。日化原料企业规模较小,一些是从传统的基础化学公司发展而来,而一些高附加值日化原料仍需进口。
国内仅有低端表面活性剂、香精香料、合成油脂、保湿剂、单体活性物(提取)、防晒剂这几类原料具备成熟的技术和生产实力,其他方面仍由国际企业领先。目前,日化原料消费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和中国,其中北美是最大的消费地区。
国际化妆品原料市场掌握在如日光化学、信越、味之素、巴斯夫、帝斯曼、陶氏、德之馨等欧美、日本企业手中。
国内的原料商越来越有竞争力,未来,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日化原料消费市场。
另外,从上述通过新原料备案的企业多数为生物科技、医药研发有限公司,也可以看出,我国日化原料企业正在提升“生物科技”属性,增强自我竞争力。
相较于目前本土化妆品的科研创新主要集中在产品配方、设计包装、功效概念上,国产新原料备案通过,代表着其在原料研究、人体皮肤结构、微生物组学等基础研究方向更上一层楼,是本土化妆品行业再进阶的实践证明。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推动中国高端品牌乃至世界品牌发展的原动力。这句话也正在被一批国产功效性品牌践行。越来越多的品牌以生物科学、皮肤科学为理论指导,围绕“医研共创”进行产品开发、宣传,建设独属的品牌壁垒。
如华熙生物、贝泰妮、百植萃等企业和品牌都提出要构建原料壁垒、科研壁垒,积极践行从科技到产品,再从产品到品牌的发展思路。
此外,新规的施行不仅为国产化妆品原料的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也使国产原料商面临与国际企业同台竞争的挑战,因为游戏规则公平。
新规不仅放开了国产原料监管,政策同样面向国外原料,据相关行业人士称,此前国外已经投入使用的原料因政策原因无法进入国内,现在因政策变化,这部分国外原料正在着手重新申请备案进入中国。
新规规定的3年监测期,即是观察新原料有无使用和安全问题,3年期满未发生安全问题的化妆品新原料,纳入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已使用的化妆品原料目录。若原料在境外已有3年以上安全使用历史,则无需提供致畸试验、长期人体实验等项目资料。
这就意味着,国外已成熟使用的原料可以免去3年监测期,从海外引进原料可以节约大量的研发成本与时间成本,在商业逻辑上更有利可图。
总体来看,在政策利好的条件下,国产化妆品原料的发展迎来了新时机,奋起直追的国产原料商也为供应链带来了新机遇,但是在更加成熟的国际原料商围追堵截下,国内企业需要不断突破,增强研发技术、创新能力、功效评估等方面的建设,才能在更加公正的规则之下,凭实力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