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不营销,业绩肯定糟,营销做不好,销量没得搞,不是卖得少,就是卖不了。
前文说过,给产品进行包装策划,如同给人梳妆打扮,是产品已经大致成型,准备售卖的第一步,也是营销的第一步。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把做产品策划跟策划产品两者区分开,产品策划也有传统的和互联网的,我们姑且认为策划产品,是还没有产品的时候,做出一个产品,偏向于是产品经理的工作,互联网行业讲的产品策划也往往是这种。
而我们这里讲的产品策划,是已经大致成型的产品,给产品赋予一个容易被客户接受的形象,让产品更好卖。
从手上拿到一个产品开始,我把做产品策划,分为:明确定位,分析市场,迎合心理,销售主张,构点线面五大步骤。
两件事,一个是你的地位,是大拿,是新秀,是搅局的,还是小透明无名氏,大咖需要维稳,中咖需要崛起,小咖需要突围。
一个是你要挣谁的钱,即你的客户群体是什么样的。
前者决定你做产品策划的形式,后者决定内容。
根据你自己的位置去抢占市场,去配置资源,大公司飞机大炮,小公司小米步枪,不一样的资源位置有不一样的打法。
至于抢占市场,去干些符合你身份的事,不要小人干大事,也别大人干小事,比如社区团购,互联网公司,普通创业者,小商小贩全都可以做,全都可以说是正当竞争,但是巨头进入这个市场,就不是竞争了,而是掠夺和屠杀,既为人不齿,也败坏口碑。
传统产品,市面上常见的产品,占据销售主张,宜先发制人,后来的跟风者,等别人都把这个主张的元素铺遍了,你再去拾人牙慧,就不易出彩了,而且对方都把关键词占领住了,你再做成本就高,比如李连杰把黄飞鸿演好了,换赵文卓就不是那个味了,观众先入为主,不易认可。
新产品,或者不常见的产品,小众产品,铺市场时宜后发制人,因为第一次做,像是摸石头过河,失败概率大,小公司试错成本高,不如密切观察别人动态,别人对了就跟着学,然后调整出自己的路线,别人错了就避开坑,如在雪地行车,跟着前车的车辙走才安全。
比如共享单车,这种属于新行业,在这之前,你不知道这个行业该怎么玩,也不知道市场如何接受,都需要一步一步摸索,那前面这个道不妨别人来趟,趟顺了我们跟着走就是了。
你的受众都有什么特点,他们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解决问题,即所谓的销售场景,市面上除了你,还有谁在做这件事,他们是怎么解决客户这个问题的,用你产品的好处在哪里,怎么证明你的好。
比如奶粉,你要卖给的不是孩子,而是宝爸宝妈,他们在乎什么,在乎食品安全,在乎孩子成长发育,所以我们看奶粉广告的套路基本全都一样,某某地的优质奶源,特别添加ABCDEFG各种元素,就连代言人的孩子也在喝。
举个反例,我曾经接触一位做文创产品的老板,他想把自己的产品当礼品卖,本身用文创产品送礼,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以礼品来定位自己,我是不建议的,因为礼品这个行业太大,你送礼可以送烟送酒送花送首饰送手机,能送的东西太多了,凭什么就得送你,这样一来,满世界都是你的竞争对手,相当于完全将自己置身于一片火海了。
俗话说,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你已经知道了你的客户群体是谁,接下里就是迎合他们的心理,筛选出他们喜欢的各种元素。
做产品策划,是做好给人的第一印象,这样人家才有进一步了解我们的可能,所以,这个第一印象,一定要迎合客户潜意识的认知,即所谓的人欲即天理。
当下的消费者被收割了一轮又一轮,加上无良企业作祟,消费者都变得敏感脆弱,对于“营销”这个词有天然的抗拒,甚至有人认为营销就是骗人,营销工作越来越难做。
应该如何应对,有两种方式。一个是帮助客户建立内心防御,然后再打破这个防御,信任就会立刻建立起来。另一个,是反套路化,你说实话,反而更容易赢得好感。
人们看到一个要收钱的新东西,不可能完全没有戒心,举个例子,有人给你介绍相亲对象,跟你说多方这好那也好,你会怎么想,大部分人都会想这是不是真的,等见到真人,跟描述的稍有差距,基本就容易吹。
还说装修的例子,我曾经帮一个装修公司做策划,给客户看的第一件事,不是看自己多好,而是先让你看这个行业多乱,有哪些地方可以偷工减料,哪些地方是施工缺陷,让你看什么是差的工程,怎么辨别差的工程,客户要的就是省心放心,所以对装修公司都有防备,但客户了解的信息毕竟不如专业公司多,我不单把你知道的说出来,还把你不知道的也说出来,客户经这么一吓唬,再把自己公司的施工标准和检验标准给客户看,客户的心理防御就被打破了,成交就变得容易。
反套路,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做,比如说相声,郭德纲说自己说相声是卖票挣钱,指着这个养家糊口,某大师说自己说相声是高台教化,教育群众,哪个让人认可哪个让人反感一听便知。都是千年的狐狸就不要讲聊斋了。
迎合心理的重点,是不能违背客户常识共识,哪怕你是对的客户是错的也不行,纠正客户认知的成本太高,不是我们能负担得了的,更何况大部分的客户根本就不给你机会。比如,所有人都知道喝可乐太多不健康,但你非要说喝你的可乐对身体好,那就是自讨苦吃。
提出一个销售主张,也就是定位理论中所说的占据一个关键词。
这个关键词,离人近的大于离人远的,眼前的大于以后的,可以参考时间四象限,第一优先级是重要且紧迫的,第二是紧迫但不重要,第三是重要但不紧迫,第四是既不重要又不紧迫的。
比如说饮料,可口可乐是快乐水,六个核桃可以补脑,王老吉可以去火,这些都是销售主张,营销方案都要围绕这个销售主张去做。
比如主打性价比的小米,虽然粉丝众多,但是高性价比意味着低利润率,要获得高利润,就得转战高端机市场,但这又偏离了高性价比的销售主张,所以在高端机市场一直被华为压着打。
做营销的都听过一句话,客户需要的是墙上的一个孔,而不是你的打孔机,做产品策划的重点,在于从这个孔出发,而不是想着怎么卖你的打孔机,从客户需求角度出发,而不是只顾着自嗨,这点在上期视频中已经讲过,这里就不再详述了。
从产品的一个点切入,然后跟其他亮点连成一条线,再构成一个面,这个面就构成了你产品的整体形象。起始的这个点,就是你的销售主张。
构点线面,相当于给自己的产品立人设,决定好了要立什么人设,就在各个方面多次体现,不断强化。比如神州专车,他的销售主张就是安全,然后从安全这个点,再引申出孕妈专车,接机专车,夜班专车等等,这就是连成一条线,再在各个用户触达渠道,将这条线铺开推广,就形成“神州专车安全”这个面。
具体到策划方案上,有三个触手四个情绪可以利用,三个触手,即痛点,痒点,爽点,四个情绪,即懒、贪、怕、装。
所谓痛点,就是你能解决客户现在没有解决的问题,比如吃火锅容易上火,怎么办,喝王老吉;痒点,就是虽非刚需,但可以锦上添花的,比如某些奢侈品,你不一定真的需要,但一旦种草,它会挠得你心里痒痒;爽点,就是我想要什么,用了马上就能得到什么,比如我现在就想喝冰可乐,喝了就能冰爽一下。
如果你的产品能解决痛点,那可以对应懒、怕这两种情绪,你可以吓唬客户,比如某奶粉多少层安全保障,让你省得自己挑了,那没说的是不是没保障;如果能解决痒点,可对应装这个情绪,你可以吹捧客户,比如我们看几乎所有的中型车广告,都把自己的客户描述成事业有成的中青年精英;如果能解决爽点,可对应贪这个情绪,你可以引诱客户,比如用了这个护肤品,你的皮肤就像鸡蛋白一样。
如果你的产品痛、痒、爽都不能解决,那你的产品就没有任何价值,干脆别玩了。
如果这个产品策划失败怎么办,如果产品本身没问题,销售渠道和外部环境也没问题,但是销量不好,那问题可能就出在产品策划上。如果一个产品已经策划失败了,与其苦苦支撑,不如将最重要的元素保留下来,然后退出重新包装,改头换面,以求东山再起。
说到最后,产品是一,营销是零。产品不到位,一切都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