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重返牛市,先把这五个问题解决好!
第一个问题,重融资的功能定位。
步入2000年以来,A股市场就出现了四轮大熊市行情,而熊市调整的行情却占据了三分之二的时间。然而,面对牛短熊长的A股市场,导致股市长期走熊的一个关键因素,则是股票市场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而多年来重融资现象也成为了A股市场的真实写照。
从当初的国企脱贫解困,到近期的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实际上还是不断强化了股票市场的重融资需求。从中长期的发展趋势来看,融资本身属于重要的功能,而注册制度也是资本市场走向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方向。然而,作为一种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发行制度,却缺乏了充分的配套支持,而在缺乏成熟优胜劣汰功能、上市率与退市率长期处于失衡发展的状态以及缺乏证券法的加快修订与完善等举措的背景下,实际上也容易让注册制的落地变了味。
所幸的是,目前只是科创板试点注册制,而非整个A股市场推行注册制,这也是一种摸索与试验。但,注册制模式的开启,必须要具备充分的配套准备,否则仍需提防水土不服,变相加剧市场融资压力的风险。很显然,对于后续注册制的落地进程,将会直接影响到A股市场的定位功能,对未来A股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比较重要的影响。
第二个问题,股市长期变相造富少数群体。
在长期重融资的市场环境下,大量企业通过不同的方式与途径进入到资本市场之中,有的进入了主板市场,有的进入了创业板市场,而有的进入了新三板市场等。其中,多年来,最具造富效应的,莫过于主板以及中小创业板市场的持续造富现象。
实际上,这些年来,A股市场也通过减持新规升级版等配套措施来减缓限售股的解禁风险,尤其是集中解禁风险。但是,从实际情况下,大股东仍然可以借道花式减持、组合式减持乃至股权质押强行平仓等方式完成变相减持的目的。
本来,在市场步入熊市环境之后,大股东的减持意愿应该不高,每个人都希望实现利润最大化,但为何多年来依旧产生出源源不断的限售股减持需求呢?归根到底,一个来自于新股上市的不败神话,过高的溢价表现大幅增加了大股东及相关受益者的持股利润,面对逾百倍的估值水平,减持需求也会一下子释放;另一个则是来自于大股东极低的持股成本,而面对上市后数十倍乃至数百倍的巨额利润,即使二级市场价格暴跌逾50%,大股东或原始股东都是拥有巨额利润,而巨大的造富效应也造成了大量企业加快发行上市的步伐。
从鼓励企业上市的初衷来看,为了企业可以做大做强,拓宽融资渠道,但实际情况下,却忽略了资本的逐利性,当资本市场形成巨大的造富效应时,上市后大股东往往思考的是减持套现,而并非实干经营。归根到底,还是市场土壤的问题,不从暴利环节征收巨额税收、不从减持新规上细化规则,最终还是难改股市长期变相造富少数群体的现象,而庞大的限售股堰塞湖压力,则是当前市场所面临的最严峻问题。
第三个问题,政策环境未能够有一个明确性的方向指引。
作为一个典型的政策市场,A股市场的走势乃至市场的资金面环境,多容易受到政策环境的变化影响。在实际情况下,当股市政策环境明显回暖,监管环境略显放松之际,则市场资金很快重新活跃,营造出一个赚钱效应。但是,当市场赚钱效应略有修复之时,反而容易遭遇到政策环境收紧的影响,而对于敏感性非常强的资金而言,经过了几轮的政策环境变动,反而变得谨慎与小心,而股票市场的政策环境未能够形成一个明确性的方向指引,则场外资金往往不敢轻举妄动,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第四个问题,大资金大机构的自律性不足,未能从真正意义上起到引导市场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作用。
随着机构投资者的逐渐壮大, A股市场的散户化比重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这本来属于股票市场走向成熟的标志信号。但是,在信息不对称、持股成本不对称以及资金不对称的背景下,A股市场的部分大资金大机构往往缺乏一定的自律性,而作为市场走势的重要影响力量,大资金大机构理应积极引导价值投资、长期投资,而不是频繁高抛低吸,或集体抱团取暖某几家上市公司。由此可见,对于大资金大机构的自律性仍然有待提升,而其积极引导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作用仍然有待发挥。
第五个问题,投资者保护仍有不少改进与完善的地方。
近年来,国内资本市场在投资者保护方面有着不少的努力,但参考海外成熟市场的做法,国内市场在投资者保护的实质性内容上,却仍显不足。例如,集体诉讼制度、设立非营利性的证券投资者保护公司、平准基金等。此外,在国内投资者保护方面,最重要的,还是要简化前置条件的设置、完善民事索赔机制,并从实质性提升投资者的索赔效率。对于近年来热议的退市常态化问题,实际上还是需要建立在充分投资者保护的基础之上,否则股市退市率的大幅提升,投资者还是最终的受损者。
或许,对于上述提及的五个问题,会是现阶段内投资者最希望解决的问题,这也是中国股票市场走向健康、成熟的关键所在。中国股市重返牛市,先把这五个问题解决好!
中国股市主要功能
中国股市主要功能是融资,生血能力却很差,近似赌局。
大部分公司质地都不行,没有强大的选股能力就跟着大盘操作吧。同时也该想想,十赌九输,自己的水平阅历经验是否适合操心操力的在这个市场折腾。
炒股是极少数人胜出的财富游戏,如果想胜出,自己不学习不研究单靠别人那里的来的消息去操作,那最后一定很惨。
股市最大的作用本是引导资源进入最优企业,从而为民众创造最大价值,但在此地却成为少数人用海市蜃楼换取民众的血汗场所。
交易不同于平常工作,其既有胜败又含盈亏,所以最易挑动人的贪婪恐惧,衍生出彷徨狂妄自大愤怒消沉各种情绪,对人的心性即是挑战,也是磨炼。
人作为脑神经最发达的动物,自生的神经网络本身就带有深度计算功能,看盘过5年的人大概都可以感知目前所处是高位低位,市场情绪如何,未来的风险收益比。
就如同业余篮球高手,随不精通数学,但可以远距离投篮入框。但往往是心态波动影响了潜意识的判断,犹豫彷徨,患得患失都是因为贪婪恐惧在心中的放大。
交易虽然只有买卖两个动作,但却变化无穷。入手点决定持仓心态,每次出手前都要自查内心,是否心静淡然。
人的贪婪永无止境,这在一段上涨的末期尤为明显,获利50%翻倍都不够,心态膨胀,幻想一年几倍几十倍,即使心有感应风险却不顾,最终往往容易高位诱惑而入,转而套牢,漫长熊途中浪费时间亏损心态。
交易看似机会繁多,顺境时财源滚滚,但其实其中暗藏各种陷阱,由盈转亏只是瞬间之事。所以预设盈利预期很为关键,如每年主做春季行情,盈利20%-30%就达标,剩下的只是锦上添花,那么获取基本收益后便会心态淡然,心有风险感应时就会多做观望或是闭盘不看。知足常乐者往往事半功倍,好高骛远则易欲速不达,劳心劳力。
交易的复盘其实更多在于自省,对自身心态的察觉和调整,入手点决定持仓心态,切记。
很多人不知道顺势而为,总寄希望于人,股市有涨有跌,不学习的话最好不要进这个赌场 。
一波上涨一波新,每次看到高位的大换手,就看见了一次巨大的财富转移。
新手炒股买时盲目,有时可能几分钟就下单买入,然后心随股动,套牢后各种情绪翻涌,最后可能在跌至底部时实在承受不住内心的波动而砍在最低位。最开始的精力涣散,导致了精力都消耗在了后期的套牢。
投机投资,都应该先定大势,预计有大机会时,研行业,选个股,然后凝神等待最佳的出击时刻,的确有如猛兽捕猎。一击必杀,则能保证浮盈在手,后期便可心态淡然了,出手时心态也悠然。
股市最大的两个误区,就是踏空,套牢,忘掉这两个词,基本上水平就能提高一个段位。股票界从没有这两个词汇,因为还在用这两个词的人基本上都被市场消灭了。
心有踏空之人,明知风险却左右摇摆,心不静出手就败了一半。市场永动不息,机会永远存在,抓住确定性的机会,才能稳步增长,实现复利。
套牢,其实是对已有损失的一种心理回避,当下的市值才是真正的结果,接受错误接受当下的结果,心静才能清明,才能明晰后面的对策。
牛熊市中投资者心理变化
熊市中止损,牛市中耐心持仓,也即“有限度的亏,无限度的赢”是大多数投资者期望的结果,如果投资者普遍遵循这条原则的话,那么牛市中成交量将很小,而熊市中成交量将大幅增加,但事实上却是相反的,这是牛熊市中投资者心理不同导致的。为了解释这个现象,我们先看卡尼曼和特维斯1981年首先做的一个有趣实验。
回答该问题:600人感染了一种致命的疾病,有以下两种药物可供选择:(A)可以挽救200人的生命。(B)有1\/3的概率能治愈所有人,2\/3的概率一个也救不活。你选择哪种药?选择A你确信你能救活200人,选择B你要赌多少人可以救活,72%的受访者选择A,因为你不敢赌你可以救活多少人。下面是另外一个问题:600人感染了一种致命的疾病,有以下两种药物可供选择(A)肯定致400人于死地;(B)有1\/3的概率能治愈所有人,2\/3的概率一个也救不活。你愿意选择杀害400人吗?不会的,至少还存在救活所有人的可能性:对这个问题只有22%的人选择A。
这个实验说明人们对于收益和损失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即人们更愿意赌损失而非收益。应用在金融市场,假设买的股票已经出现亏损,你会和其他大多数人一样,赌它总有一天还会涨回来。现在再假设,你买的股票已经获利,这次你不会再赌了,你的做法很简单:立刻卖出,落袋为安。
金融学中的预期理论认为,对于相同大小的所得和所失,我们对所得看得更重,从更深层次的心理学上看,可以使用后悔理论解释这一现象。该理论认为,人们炒股时,当决策正确时带来骄傲,失败时总是带来后悔,因此大多数人不敢面对失败的现实,更愿意赌输而不是赌赢。即当亏损时,守住这只股票(赌它涨回来)就不用承认我们犯错误了,毕竟股票还在手中,从而当股市下跌时就会倾向于停止交易。
而当市场上涨时,投资者开始赚钱,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赢家没有什么需要隐藏的。但是多数投资者更愿意认为自己的成功是个人奋斗努力的结果,而不是凭运气。社会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自负”。平均来说,我们都是自负的,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他们个人的每条品德优点都高于平均水平。对于在牛市中拼搏的股民,这个理论认为很多股民将自己最近在股市里赚到的钱(即使他们的收益率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归功于自己超过常人的投资水平。因为他们自认为水平高超,所以他们的操作更加频繁。因此,牛市中成交量显著放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自信,这与熊市中后悔心理使得大家都按兵不动、成交量大幅萎缩是一个道理。
高位套牢者如何翻身
高位套牢者如何翻身高位套牢者快速翻身第一步:适时止盈止损
炒股追求完美,还不如不干呢。始终持有获利的股票,不如择机了结。获利的股票,如果一直持有,而不及时了结的话,会将既得利润再次消耗掉,因此不可以只做长线死多头。
获利的股票,就像满堂的金玉,永远守是守不住的。长期相守,只能滋生富贵的骄横心态,因而必然导致操作失败而自取祸患。功成身退,获利及时了结,就是天大的炒股之道。
在现实生活世界中,很多人凡事都要求做得个十全十美,尽善尽美。找对象,希望对象既有钱,又漂亮,又温柔,又有文化等等;找工作,既要工资高,工作环境舒适,又要求工作轻松、体面,结果经常失望。凡怀有这种心理的人,进人股市后,通常也会追求完美,既想抄到最低点,又想卖到最高点;纵然持有领涨股,又想把每个波段都做足。在操作中,又往往谨小慎微,处心积虑,害怕犯一点错误,但事实上这种心态,只能导致投资者不断犯错误,一次次地懊悔,一次次地失去赚钱的机会。
这类投资者,往往事先会按照自己企求完美的心情,为投资设计一个计划和目标,如一定到赚 100% 的利润再卖出,一定要涨到 50 元再卖出等等。但在现场操作时,又会受到盘面变化和现场气氛的感染和左右,例如突然又会发现另外一只股票涨的更快,更有投资价值等等,因此在完美心态的左右下,又开始分析利弊,左右摇摆,犹豫不决,不知买哪一种股票更加“完美”。当他终于做出了决定.另一只股票可能已经见顶了,而卖出的股票又开始猛涨。如果他迷途知返,或就抓回原来的股票还来得及,但他这时又在“完美”的心态驱使下,认为既然卖出的股票,为什么还要买回呢?所谓“好马不吃回头草”,结果坐失良机。等他眼见卖出的股票升天后,他才开始懊悔,而这时,原来的股票却又下跌了。
这类投资者在买卖股票的时机上,也会因追求完美而坐失良机。“留点钱给别人赚”,这种话是很多投资者挂在嘴上的口头掸,是炒股之道的真知灼见。然而,真正能做到的投资者又是何其少也!有的投资者手里的股票可能已经翻了一番。但还在等翻第二番,还信誓旦旦地说,我一定要把股票卖在顶部上影线的杆顶。这种企求完美的做法当然很难实现,结果坐失良机,一错再错,本来完美的事,越做越不完美,最后铸成大错。
理论上说,普通投资者是无法在股价的最低值和最高值成交的。因为最低值也好,最高值也好,都是庄家和机构投资者的最后杀手锏,是强弩之末,是他们自己计划中的最后驿站,即使普通股民有预见,也很难在最高价和最低价出现的一瞬问,使自己的操作能够成交。
很多投资者怀着这样一种企求完美的心态:我在更高的价位都没有卖出,难道还要我在更低的价位卖出吗?我一定要比这个价更高再卖出,结果股价掉头向下,跌去 10%,投资者又说,一定要等它反弹了再卖!假如股市真的有所反弹,他们立刻又会认为股价下跌只不过是个回档,股价将会创新高,结果股价再掉头向下,跌去 15%,20%……这些投资者以企求完美的心态,一遍遍地如法炮制,结果股价大跌,悔之晚矣。
企求完美,只能导致更大的失误。然而,如果判断失误怎么办?例如,卖出后股价又创出新高,买入后股价又创新低。这也是正常的,因为股市从来就没有完美,没有完全符合人意志的事。出现这种情况,有些投资者,仍在追求完美,我卖都卖了,难道还让我以更高的价买入吗?或者,我买都买了,难道还让我以更低的价卖出吗?须知,此时正确的理念仍是:抛弃一切迫求完美的想法,迅速纠正错误,立刻进行相反方向的操作,加价买人创新高的股票等更高点卖出;或贴价沽出创新低的股票,等待更低点补回。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股市没有绝对完美的事,能够纠正错误就是相对的完美。
“善输、小错”是成功的关键
在股市中想要稳定持续地获利,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几乎是唯一的途径。任何成功的交易者都有一套待合自己风格的交易系统。
而系统化交易的关键则是\"善输、小错\"交易是一个善输者的游戏,只有谦恭地对待市场,听市场的话才能有好的收益。
因此,我们提出一个经历大量实战的交易者才能真正认识到的问题,就是必须真正地接受亏损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交易系统,并且才能一贯执行。只有构建属于自己的交易系统并且严格执行的交易者才能在市场上生存下去,才能获得持续稳定的盈利。
很多交易者仅仅把接受亏损的概念停留在思维意识中,更有甚者还没有准备接受亏损。知道止损与接受止损并执行止损还有一定差距。很少有人能够做到连续按照条件果断止损,能够做到连续10次按照系统信号离场的人可能不到20%,能够持续严格按照既定系统执行的人可能不到1%。
市场好像有一种魔力在阻止人们下单止损,这是人们的\"贪婪\"和\"恐俱\"心理在起作用,人们害怕做出后悔的决定。在进场时,倾向于寻找更好的价位;在盈利时, 倾向于等待更多的利润;在亏损时,倾向于等待市场反弹。而行情就是\"在犹豫中上涨,在希望中下跌\"。这些都是没有系统化观念的表现,不能客观地、果断地做 出对策,最终的命运往往就是错失好的时机。
时机优先于价位,为了几个价位而错过一次操作时机,这是因小失大的表现。从价格与成交量上来看,恐慌性杀跌往往是由大亏的账户不顾成本地疯狂卖出造成的。剧烈的价格波动反应的是人们割肉时的慌不择路,而这时也往往是阶段底部,因为这时是大多数感觉交易者\"绝望\"的时候。
没有合理的离场计划,不仅会对账户资金造成损失,更主要的是对信心的打击。这是一个决定成败的关键,可很多人还是不能正视,甚至是不愿面对。其更大的损失是使交易者失去了构建自己的交易系统的机会,或者失去了继续使用交易系统获得利润来弥补亏损的机会。
客观上看,盈利其实就是要尽量做到上涨时在市场内,下跌时在市场外。如果在一次完整的上涨与下跌循环之后让你再碰择的话,你一定会选择在上涨之初进场,在下跌之初离场。躲过的下跌是在为以后的上涨积累空间。
交易系统并不神秘,大部分交易系统源于一个观念,\"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高成功率的交易系统基本上很少,即使存在也因为选择了过于严格的限定条件,这会使 得交易机会变得很少,或者靠缩短交易周期来换取高成功率但相应的获利空间也会变小,以至于一次大的亏损就将数次的盈利化为乌有。大部分的交易系统的成功率 在50%左右,而捕捉大趋势的交易系统往往仅有40%左右的成功率,在这种低成功率的情况下,止损的作用就显得极为重要。尽量使每笔交易的亏损限制在5% 到10%之内,而用捕捉到的大R(高盈亏比)的利润来弥补损失并获利。如果没有铁的纪律来执行止损,又怎么能持续执行交易系统,直到捕捉到大趋势呢?所以 说,交易必须有一个大局观、策略观,输掉一次战争,赢得一场战役。
不\"善输\"的交易者多数死在了黎明前的黑暗而看不到第二天的太阳。抱着烧幸的心理拒不认错会对系统化交易者造成如下负面影响:
首先,容易对交易系统失去信心,背离成功交易的正确方向。交易系统本身造成的亏损是交易系统本身能预料到的,它是合理的用来换取更大利润的战略性亏损。所 谓\"欲想取之,必先予之\"。\"系统内的亏损是正确的亏损\"、严格执行待合正期望的系统必然会获得回报。而抛弃系统,拒不认错的行为,往往会造成更大的亏 损。有些交易者会认为亏损是由系统造成的,这种回避责任的想法是十分不利的。要知道,交易系统只是工具,它是交易者交易思想的物化。如果错也是交易者本身 的交易思想或方法的错误。
其次,导致资金的大幅缩水,增加机会成本。做不到\"善输、小错\"不仅会使资金减少,而且会错过很多好的获利机会,这就是机会成本。如果先前能做到严格止损,那么后面就会有更多的资金来把握成功率较高的机会。这样一,就会相差很多的获利机会和利润。
最后,重新进入只重技术分析的误区。交易者偏向于追求入场的准确率,而忽视离场的技术。由于不肯面对亏损,不能接受低于心理预期的胜率,因而不能使交易系统完成。最终摒弃系统化交易而重新进入以技术分析提高准确率的误区。这样,使刚刚出现的星星之火就熄灭在了萌芽中。
综上所述\"善输、小错\",乐于接受亏损是系统化交易成功的关键。我们的系统是为多次交易准备的,一次普通的战斗不足以影响一场大的战役的结果。如果有这样一 个系统,其成功率为50%,盈利与亏损比为3R:1R,即R值为3,那么,一次操作的亏损会增加另一次操作的成功率,只要我们坚持这个交易系统,止损掉的 1R不但会被下一次盈利的3R弥补,还会有2R的利润。我们为什么不用期待亏损的心态来做交易呢,这样会淡定很多!当然是在系统化交易的基础上。
治大国若烹小鲜——时机的把握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操作再大的资金,也要像炒小鱼那样要把握时机。
运用炒股之道于股市,连鬼怪也起不了作用。并不是那些鬼怪的招数不灵了,而是它起的作用无法伤害自己。并不是它的作用不能伤害股民了,而是炒股高手善于把握时机,规避了它。这样,鬼怪的股市指数无法伤及自己,所以你就掌握了抓住时机的道理。
炒股,像厨师炒鱼一样。
首先,要掌握好火候,厨师炒鱼必须讲究火候,炉火要旺,锅要烧透,油要熬好,否则,鱼下锅后,就容易粘锅、炒湖,炒出来的鱼就不成样子了。投资者炒股,若时机未到,火候不够,而急于人市,往往是进一次套一次,套一次亏一次,时机到了,轻松人市,就可稳稳获利。
其次,要善于保存自己。厨师在火候不到时,鲜鱼并不急于下锅;当鱼煎熟再炒就要过头时,急速起锅,这两种情况都是保存自己,不然将带来损失。投资者炒股时要注意:时机未到,坚决保存自己,决不轻易人市;熊市已临,即使亏损,也要赶紧撤出,保存有生力量;牛市已走得差不多或自己获利很丰厚了,也要坚决撤离,保存了战果就是保存了自己。
再次,要力戒犹豫。优秀的厨师将鱼下锅和起锅,都是毫不犹豫的。当断不断,反受其害。投资者炒股,也要遵循这一原则。火候到了,坚决人市,毫不犹豫;获利丰厚了,坚决出货,毫不犹豫;该退的时候,坚决割肉,毫不犹豫!
所谓股市的“时机”,并不是一个“点”的概念,而是一个“阶段”的概念。因为股价走势是连续的,日复一日,永不停止的。
股价上升趋势到下跌趋势,不是几个小时或一天之内就立即完成的,而是逐渐的缓慢的变化。如将涨势“反转”为跌势的过程来细分,大致可分为三“阶段”:涨势缓和阶段、涨势停止阶段、回头下落阶段。广义来说,这三个阶段都可以说是“卖出时机”。不过,究竟哪一阶段卖出最恰当,要看投资人的决策而定。
股价从下跌趋势转到上升趋势,也不是几个小时或一二天之内就能够实现的,而是缓慢地逐渐抬头。有时候,从“下跌”到“回升”之间,所拖延的时日,比跌势本身的期间还拖得长。
如果将股价跌势转折到涨势的过程来加细分,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跌势缓和阶段;跌势截止阶段;回升抬头阶段。这三个阶段也都是买进的时机。
股价趋势由下跌到回升过程的三个阶段都是买进的时机,那么应该在什么时候买进最恰当呢?也要看投资人的条件及操作心态而定。资金较雄厚的投资人,或者资金分好几部分操作的投资人,应该视跌势缓和阶段为买进时机,因为这种投资人必须逐段买进,才能买足所需的股票。小额投资者则不妨等股价真正抬头阶段再来追涨,因为小额投资者资金有限,不能做金字塔式向下买进,而且小额投资者容易一次买足。至于最低一点的买进时机,只有让“市场专家”去独享了。
“钱财”最主要的一个特性为流动性。昨天,别人腰包里的钞票,今天跑到你的口袋里,今天你的口袋里的钞票,焉知明天不会落他人的皮包中?
有人说,钱追人,挡也挡不掉;人追钱,碰也碰不到。盖钞票之为物,看似具体,其实虚无飘渺,难以捉摸。君不见漫画笔下的钞票都是长着翅膀?人天生只有双足,以双足来追逐翅膀,岂不累乎?然而,要是抓好时机,却往往让你左右逢源。
跟财富距离最接近,同时也跟财富距离最遥远的地方,要算是股票市场。因此,沉浸于股市的人,最容易发财也最容易蚀财。要是操作正确了,钱财便自动跑来找你,自然财源滚滚,大赚特赚,要是弄错了,尽管你搞得焦头烂额,费尽九牛二壳之力,还是徒劳无功,只有眼看着钞票飞去。
在股市里逐利,盈亏的分界是什么呢?说穿了就是“时机”两个字。
只要在股市存在一天,就必然有赚钱的时机存在。相反的,也必然有大亏老本的时机存在。由于股票行情每分每秒都在变动,所以每分每秒都有人赚钱,每分每秒都有人亏本。时机掌握得好的人——低价买进、高价卖出者,钞票往往环绕着他。时机没有掌握住的人,只好眼巴巴看着钞票飞逝。什么时候有赚钱的时机?答案是时时刻刻都有赚钱的时机。就短期来说,每天“抢帽子”也有人获利,可见每天都有获利时机。不过当天可以获利的最微乎其微的小时机,在股市里大有所获者,一般都是大家在悲观彷徨时,他进场,大家兴奋乐观时,他沾出的那些人。
股票投资老手有句铭言:“选股不如选时”,换句话说,纵然极精于股票的挑选,要是投资的时机不对,也是无利可图。
投资与划船一样,“顺势而为”则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要是逆着股价趋势,就常常吃力不讨好。比如说,在涨势市场起动之初做多,自然可望获利;反之,如果跌势市场即将形成硬要去力挽狂澜,独自撑持大局,不大亏其老本就算万幸了。
理智的投资原则是:知进退、识时务,不贪得、不躁进。常见有些投资人对于自己手上持股太过自负,却昧于大势,因此常搞得焦头烂额;有些投资人则过分谨慎,甚至退缩,行情已经往上走了,却硬要去抛压它,打击它,以至常被轧空。由此看来,善于研判股市情况,如市场趋势、时机、景气与否等(即善于股市分析者),要比善于研判个别股票是否具有投资价值,如股票价位是否合理、价值比、本利比等(即股价分析)来得重要。一旦能够对大势了然于胸,就能够适时而动,而不致冒昧地作无谓牺牲。所谓“看大势者赚大钱”。
选择适当进出时机的基础,在于对股价趋势的正确研判。只有研判趋势正确,所做出的进出决策才能获利,否则必然得到相反的效果。股市分析之难,即在于此。
网友:郭澈组:再加上这有几分熟悉的声音,林晚荣脑中一亮,惊道:“你是肖青璇?”网友:龙巾动:“我和这东伯青石一起学法术,成为他的女友更是近半年了,还是这次找到了机会才自然而然说了一通!而且我说的也是一些理所当然的道理,没想到会这么刺激到他。
网友:梁箕弼:崇氏老祖自然也明白这道理,可却总是牵挂子女,忍不住派遣高手暗中保护。
网友:贺拈:也是他目标之一。
网友:吴娱普:声音隔绝一般的动静都能隔绝,可是混沌境十层级数的交战,那是何等层次的恐怖波动?外界完全是能感受到的,更别说樊一迁最擅长的就是以力破法!
网友:张汐敢:“能怎么样。
网友:杨占椒:飞升者,没浑源血脉。
网友:夏宵:“涂亮?”东伯雪鹰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