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中国式出了名的礼仪之邦,这在全世界都是被承认的,有这样一个高的评价绝对离不开老祖宗的文化传承,这是在千年当中所积累下来的,而古人也把这些历史文化都形成了一种完整的道德准则来要求后人,在为人处事这一方面都有了严格的束缚和规范,慢慢的这种文化就变成了民间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俗语,这对很多人在行为上都有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就比如在民间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叫举头三尺有神明,其实这句话的目的就是告诫那些心怀鬼胎的人,毕竟在古代,不管是世界上哪些国家,都会供奉着自己的神灵,比如印度佛教徒特别多,都信佛祖,而欧洲基督教徒比较多信奉上帝。那么在中国历史上人们大多都敬畏神明。就像是道教当中的玉皇大帝,以及佛教的观音菩萨,只要是生活当中有哪些不如意的地方,很多人都会去寺庙拜一拜,烧烧香,希望得到佛祖的庇护和保佑,这里的举就是指的向上的意思,本身就是把神明放在桌子上然后去供奉。
神明就会在头顶上看着你,后来就发展成了你要是在寺庙做任何事情,神明都会看得到。也有古人在教育自己后代的时候,会说,你以后一定要争口气,列祖列宗都一直都在看着你,其实就是告诉晚辈一定要约束自己的行为,做一个正直的人,对于那些做过坏事的人也有了警惕,让他们能够早点醒悟,浪子回头。
其实这句俗语后面还有一句,这句才是真正的精华,只是十人九不知,下半句就是:不畏人知畏己知。这句话出自哪里呢?就在清朝时期有一个官员叫叶存仁,当了十几年的官,完全不看重名利,对待百姓也是很好,两袖清风。就在他准备要辞官离开官场的时候,他的手底下的人送了一叶扁舟当成是离别时的赠礼,被叶存仁拒绝了,他于是给下属写了一首诗:明月清风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
所以在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下,后人就把叶存仁的这首诗最后一句话,和俗语那句话联系到了一起,这样读起来似乎更有韵味,更能起到教育的作用,毕竟在干了坏事之后,内心就会感到坐卧不安,每天在家里都会怕别人知道这件事,或者哪一天这件事暴露了,因此总是吃不好睡不好,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因此就有一句话: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要是真的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干了坏事,就不要去做,一个真正可以被称为君子的人,就是在他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会严格要求自己,谨慎的去做每一件事情,这才是真正的君子,而在古代,像林则徐,文天祥这些人,都有君子气概,流传千年都被人铭记。
所以,要看一个人修养高不高,就看他做人方面是不是够堂堂正正,做事是否光明磊落,一个人可以有目标有方向,但是做事一定但求问心无愧,这就是古人的智慧,流传至今也那么具有哲理性。
网友:戴舵证:然后非常走运的成功开辟神海,成为神灵了。网友:萧濒桥:而后都退散开去。
网友:易链:紫衣女子立即紧张的走过去。
网友:孙侑:别紧张,也就一点外物罢了,自身实力才是根本。
网友:孙林:“飞雪帝君的实力,了不得,了不得。
网友:万阜:也知道在神界也很森严残酷,神灵一样沦落为奴隶被贩卖!去赌命就不奇怪了,只是连界神级这样伟大的存在都去赌命,就太罕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