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839年7月8日,约翰·D.洛克菲勒出生于美国纽约州哈得孙河畔的一个小镇。
他的祖上平庸,家境穷苦。母亲是一个勤快简朴的虔诚基督徒。而父亲则是一个犯过重婚罪的狡猾商人,贩卖过木材、毛皮、食盐,杂货,甚至还当过装神弄鬼的江湖郎中卖假药。由于“神通广大,样样在行”,所以一生也没什么大起色。
在洛克菲勒心目中,父亲不是一个正直的人,且对家庭极其不负责。父亲跟他说得最多的口头禅常常是“我可能不会再回来了”。随后便真的会失踪好几个月,大概也是怕那些被他的假药坑害的病人找他讨命。但一分钱都不寄回家里的日子,常常让洛克菲勒与母亲陷入煎熬。
洛克菲勒说过:“当你的父母生活在山脚下时,注定你不会生活在山顶上。”
而他自己的家庭,就是一个处在山脚下的家庭。阶层差距是一个沮丧的现实,但并不是为了泼冷水,因此他转而又说:“起点不决定终点。”
图 | 幼年的洛克菲勒(注:全文图片均采自《美国商业大亨传奇》纪录片)
贫寒的出身赋予了洛克菲勒拯救自身的野心,从小他就有强烈的赚钱意识。
比如童年时,他已在孩童之间兜售糖果;12岁时,他把自己积攒的一笔“巨款”50美元放高利贷借给邻居,收取利息;甚至在懵懂的年纪,他已有投资的眼光。将发现的一个火鸡窝搬回了家里,把小鸡饲养到感恩节的时候卖出,赚取可观的回报。
然而,由于“社会父亲”的存在,洛克菲勒受了不少憋屈。
他赚回来的钱本该交由母亲养家,但都被父亲一把塞进了自己的口袋,这种事情不止一次。
虽说这个混蛋父亲无法依赖,但无可否认,洛克菲勒最早的生意头脑就是启蒙于父亲。
父亲告诉他,“只有付出劳动才能得到报酬”,所以洛克菲勒有着一个精明的记账本,上面详细地记录着他给家里干了些什么活,以此来向父亲索要工钱,尽管这是妄想。
在最幼稚的年纪,父亲教会了他人心险恶。
在一个惯做的游戏中,洛克菲勒常常站立于一张高椅,然后纵身一跃跳入父亲的怀抱。但有一次,父亲没有伸出双臂接住他,结果他重重地摔在了地板上,嚎啕大哭。而一旁如雷贯耳的,是父亲的哈哈大笑,还有那一句 “要相信钱,而不能相信人。”
社会的毒打最早来源于家庭?洛克菲勒无疑是感受到了。
二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因为父亲说过,“做生意要趁早!”所以洛克菲勒在中学毕业后决定不上大学,到商界闯荡。
犹记得读初中时,同学问他:“约翰,你长大后想干什么?”14岁的洛克菲勒毫不迟疑地回答说:“我要成为一个拥有10万美元的人,我准会成功的。”
想要兑现小时候吹的“牛皮”,洛克菲勒自然不能找低端工作。
他说:“我上铁路公司、上银行、上批发商那儿去找工作,小铺小店我是不去的。我可是要干大事的。”
于是,为了找到心仪的工作,洛克菲勒疯狂面试。每天早上八点,他西装革履地出发,在风吹日晒中奔赴一轮又一轮的面试,在一次又一次的拒之门外后流浪于大雨滂沱。
他越挫越勇,从不气馁。每个星期有6天都在面试,一连坚持了6个星期,终于,天道酬勤,他这个童工找到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记账员。
1855年9月26日,16岁的洛克菲勒走进一家农产品运输公司正式工作,他的周薪只有5美元,但足以令他欣喜若狂。这一天被他定为第二个生日,以此来纪念人生第一天就业。
图 | 洛克菲勒
跟数字打交道的工作是刻板、枯燥的,况且谁会对这份没有晋升前景,又薪资微薄的工作饱有热情。但洛克菲勒是多数人之中的例外。
他工作的态度一丝不苟,核查账目“比花自己的钱还尽心”。别人看到的是这个小童工如何被老板压榨,但他自己却说:“没有感情的数字最诚实,所以我从记账员的工作中学会了尊重数字和事实。”
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正如他日后给儿子的信中所说的:“天堂和地狱都由自己建造。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
除了完成本身工作外,洛克菲勒还喜欢给公司的经营出点子。但他不会想到,“长舌妇”的爱好居然给他提供了“咸鱼翻身”的机会。
有一次,公司失策高价买入了一批有瑕疵的大理石,老板痛心不已,只能自认倒霉。而此时的洛克菲勒灵机一动,建议老板把责任推到负责运送货物的3家运输公司头上。
毋容置疑,这是一个暗箱操作的鬼点子,但老板很喜欢。这个绝妙主意使公司挽回了损失,随之洛克菲勒的年薪涨到了300美元,第二年又涨到了500美元。
到了第三年,洛克菲勒的年薪涨到了600美元,但他要求老板加到800美元,结果遭到拒绝。
那一刻的心情无比压抑,彷徨间,他回忆起了小时候吹过的“牛皮”还未实现,满肚子的不甘涌上心头,果断把老板炒鱿鱼。
踏出公司的那一天,洛克菲勒并不像是一个被奴役许久的员工得到解放那样轻松,因为离开也意味着出发,他的行囊装载着伟大的梦想,依旧沉重而道远。
三
1858年,年仅19岁的洛克菲勒从父亲那儿以10%的利息借来了1000美元,自己再拿出全部家当800美元,与朋友克拉克合伙创办了人生第一家公司,主营农产品贸易。
洛克菲勒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当他雄心勃勃进入商界的头一天,他就祈求神明保佑他的公司一帆风顺。但没想到,公司开业第一年就遭受滑铁卢。
一场灾难性的风暴袭击了美国中西部,农作物受损严重。洛克菲勒公司所订购的一大批豆子到手时损毁大半,血本无归。
受灾那一年,农民的收成已全数破产,只能预售来年的谷物。但前提条件是,预订的公司必须先支付定金。
在同样亏损严重的情况下,大部分竞争公司均无力支付定金,纷纷倒闭关门。此时合伙人克拉克也建议保本退场,但洛克菲勒一口拒绝了。他看准了当前是一个绝地开花的好时机,目光如炬地直视克拉克:“大家都走了,我们应该留下来。”
随即,洛克菲勒通过报纸散布“谣言”,说他能够向农民提供大笔的预付款。另一头,又向他的客户保证能够提前供应大量农产品。
显然,他两头都说了大话。接下来,为了让谣言变成真话,他必须要筹到周转资金。为此他不情愿地向父亲借债,身无凭物地向银行贷款。
当银行老总问他拿什么来抵押时,他不失尴尬地说:“没有,我本人就是担保。”
银行老总回之一笑:“年轻人,你在开玩笑?”
然而,结果出乎意料,疯狂的银行老总居然同意借钱给洛克菲勒,以至于签完贷款那一刻,洛克菲勒感受到自己已经连同性命卖给银行了。
凭借这笔钱,洛克菲勒接收了来年的大批农作物,卖给早已下好订单的客户,成功扭亏为盈。公司第一年就净赚了4000美元。第二年,净赚1.2万美元。
一年后,也就是1861年4月,美国内战爆发,总统林肯发布征兵令。洛克菲勒顿时陷入难堪,法律上他应该参军上前线,但他满脑子就想着赚钱。
洛克菲勒苦恼地对克拉克说:“真见鬼,自己人打自己人还让我去送命?我还是替他们想想怎么发财吧。”
吃了豹子胆的洛克菲勒决定逃避兵役,他请了二三十个替身充当炮灰,上一个死了,后一个顶上。
而在战争打响前夕,洛克菲勒已忙得不可开交地往死里向银行借钱,随后大量囤积谷物、食盐、火腿,还有棉花、煤等战略物质。待战事扩大,物资短缺,物价高涨之时,再统统出手。
历史从来不缺席发战争财的商人,洛克菲勒就是其中之一。至于赚了多少,只有他自己知道。
四
“明天,也许等不到明天,就有一个人要过上富人生活了。”
当洛克菲勒说出这句话时,已经暴露了他的野心,但同时也暴露了他的焦虑。
他心里明白,自己的老本行——农产品代销,虽然做得有声有色,但拼死也只不过是一个赚差价的大中间商,难以成为跻身全美的富人。想要“一夜暴富”,就要涉猎那些“腾空出世”的事物。苦苦寻找之中,石油的喷涌而出,直接了当地给洛克菲勒的人生转折点打了一个问号。
185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发现石油。无数资本家视之为深埋土地的黑金,蜂拥而至。不到一年,宾夕法尼亚采油区井架林立。
洛克菲勒密切关注宾州石油的消息,虽蠢蠢欲动,却静观其变。
图 | 喷涌而出的石油
1961年,经过一段时间的躬身考察后,洛克菲勒决定不对原油生产进行投资。因为那里的油井已经有72座,日产量高达1135桶。而石油作为新兴能源,仍未得到普及应用,市场需求有限。盲目开采,存在潜在危机。
不出时日,果然如洛克菲勒所料。由于疯狂开采,原油供过于求,油价一跌再跌,每桶原油从最初的20美元一泻千里至10美分。
最初那些雄心勃勃的石油商大多赔了身家,洛克菲勒不得不佩服自己当初的明智决定。事后他略带嘲讽地总结那些浮躁的人:“打先锋的都是笨蛋,要想创造一份事业,必须要学会忍耐。”
1863年,英国化学家安德鲁斯的一番话打开了洛克菲勒对石油业的认识:
“约翰,煤油燃烧时发出的光亮比任何照明油都亮,它必将取代其他的照明油。想想吧,约翰,那将是多么大的市场,如果我们的双脚能踩进去,那将是怎样的一个情景啊!”
醍醐灌顶的一番话让洛克菲勒快速意识到,探油开采的结果无法预料,且具高风险。而炼油不但保险,还是这个行业最关键的获利环节。
随着照明油专家安德鲁斯的加盟,洛克菲勒与合伙人克拉克各投资4000美元成立了炼油厂。安德鲁斯成功提炼出煤油后,不到一年,炼油业已成为公司最赚钱的主业。洛克菲勒当即拍板公司从农产品经营转行,大力发展炼油业。
然而,当洛克菲勒打算全力以赴,高歌猛进之际,他的昔日拍档克拉克泼了他一头冷水。克拉克不同意公司继续冒险扩大业务,认为小步前进才是最稳当的策略。
洛克菲勒回忆说:“因为我贷款扩大炼油业务的事,他(克拉克)非常生气,好像这冒犯了他似的。”
戳到怒点时,洛克菲勒甚至言辞激烈地对克拉克进行了一番批判:
“克拉克是一个无知、自负、软弱、缺乏胆略的人,他害怕失败,主张采取谨慎的经营策略,这与我的经营观念完全背离。
在我眼里,金钱像粪土一样,如果你把它散出去,就可以做很多的事,但如果你要把它藏起来,它就会臭不可闻。克拉克不是一个好商人,他不知道金钱的真正价值。”
1865年1月,为了扩大规模,洛克菲勒想买下皮特霍尔河的一座油田,但在此之前,他需要克拉克同意签下一张借据。但没想到,得来的却是克拉克的大发雷霆,他怒斥洛克菲勒想让债务把公司推进火坑。洛克菲勒则反驳说:“只要借钱能稳稳地扩大业务,我们就应该借。”
的确,洛克菲勒从未视借钱是一件坏事,只要不在出现危机时使用。
他在教导儿子的信中就说过:“借钱是为了创造好运。如果抵押一块土地就能借得足够的现金让我独占一块更大的地方,那么我会毫不迟疑地抓住这个机会。”
所以说,借钱是洛克菲勒实现目标的一贯作风。但对于性格迥异的拍档来说,洛克菲勒的行为激怒了克拉克,但克拉克的反应也彻底激怒了洛克菲勒。
“当我们对重要的事情产生巨大分歧时,我们的合作也就走到了尽头。克拉克已经成了我成功路上的绊脚石,我必须踢开他——和他分手。这是一个重要时刻。”
于是,分道扬镳的时刻来临了。
两人决定将公司拍卖,价高者得。
拍卖底价由500美元开始叫价,慢慢攀升至几千美元,又爬升至5万美元。此时的价格已经超出炼油厂本身的价值,但是两人针锋相对,毫不退让。直至突破7万美元,克拉克开始感到害怕,当洛克菲勒报价7.25万美元时,克拉克终于投降了。
公司拥有权一锤定音,那一刻,洛克菲勒激动不已,又惊魂未定。因为他不确定自己能否买得下这个由他亲手缔造的企业。
结果可想而知,他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几乎清算了自己整副身家。但他总算大呼一口气:“从此不再担心那些目光短浅的平庸之辈挡我的路。”
清除异己后,26岁的洛克菲勒拥有了克利夫兰最大的炼油厂,是个每天能吃掉500桶原油的大家伙,产量足以跻身于世界最大炼油商之列。公司盈利收入一翻再翻,当年的缴税就已超过3万元美金。
多年后,回忆那一次拍卖时,洛克菲勒满怀感激,他说:“那是一场豪赌,押上去的是金钱,赌出来的是人生。”
五
“老实说我是一个野心家,从小我就想成为巨富。”
1865年的12月,洛克菲勒野心勃勃地开了第二家炼油厂——标准炼油厂。4年后,两家炼油厂合并,起名为“标准石油公司”。这个注定载入史册的名字,打响了洛克菲勒人生中最为刺激的垄断战斗。
一个沉闷的正午,洛克菲勒办公室响起了一通不寻常的电话,电话那头的声音,陌生而浑厚。对方自报家门时,洛克菲勒心里打了一个颤,事情变得不简单起来。
电话那头的声音,来自当时全美国最有权势的男人——科尼利尔斯·范德比尔特。
范德比尔特是美国的铁路大王,垄断铁路多年以来,他已经建造了太多铁路,但却没有更多的货物装满他的火车。
煤油的普及应用为千家万户驱赶了日落的黑暗,范德比尔特意识到,由于煤油的需求急剧猛增,石油将会是他的火车满载而归的新货物。
范德比尔特的想法与正苦恼于降低运输成本的洛克菲勒一拍即合。两人私下达成独家交易:洛克菲勒保证自己的煤油能装满范德比尔特的火车,范德比尔特答应给出更便宜的运费。
这个合作的结果就是范德比尔特的火车成为了标准石油公司的“指定专列”,从而导致竞争对手们产油后无火车装货运输,为此不得不向标准石油公司靠拢投降。
这种局面正是范德比尔特希望看到的,他想垄断石油运输市场,那么就必须扶持他的唯一客户——洛克菲勒,垄断炼油业。
但实际上,范德比尔特并不信任洛克菲勒的产油量能填满他的火车。有趣的是,范德比尔特的顾虑属实。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的产油量根本不能装满范德比尔特所提出的60节火车车厢,并且是连一半都装不满。
所以说,洛克菲勒只不过是在充大头,与范德比尔特达成了一个“口说无凭”的空头协议。但接下来,他要拿着这个噱头去说服银行家,从他们那里借到一大笔钱。有了资本,他就可以肆无忌惮地掀起一场腥风血雨了。
为了争夺克利夫兰地区的霸主地位,洛克菲勒必须将其他炼油厂吃掉。
在市场上,他大打价格战,甚至不惜低过成本价,以此迫使对手无法经营,再一举将其收购。如果遇到顽死抵抗的炼油商,洛克菲勒会无所不用其极,将市面上装油的油桶,存油的仓库,全部买下,使得对手面临“有油无桶”的尴尬局面。最后他会以“好人”身份出场,为对手提出解困方案,但最后的结果不外乎就是对方被收购至标准石油麾下。
两年内,克利夫兰的26家炼油厂,已经被标准石油公司控制了21家。但这远远不够,洛克菲勒想要的更多,所以他打起了原油企业的主意。
经过精心策划,他设置陷阱,派出大量的业务员散布消息,宣布标准石油公司以每桶4.75美元的反常超高价格收购石油,并且以现金交易。
一时间,在巨额利润刺激下,采油商疯狂采油,每天供应给标准石油公司的原油总量高达1.5万桶。
在利润诱惑的背后,这些贪婪的采油商已统统上钩。仅仅两个星期后,石油市场供过于求,洛克菲勒立马“翻脸改价”,宣布原油收购价格由4.75美元降至2.5美元。顿时间,采油商一片哗然,骂声不断。
洛克菲勒辩解说:“标准石油公司从未承诺原油收购价格不变,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完全是采油者的过错。现在收购价格为2.5美元,你们可以拒绝接受,但我要补充一点,到了下个星期,每桶高于2美元的原油,本公司一概不收购。”
虽然当下的采油区已哀嚎遍野,但洛克菲勒不打算给这些垂死挣扎的原油企业有喘息的机会。他掏出大把票子收买各大银行的总裁,告知禁止向这些原油企业贷款。由于原油囤积过剩,又借不到钱过渡,许多采油企业被迫贱卖给财大气粗的洛克菲勒。
数年来的吞并使洛克菲勒背负无数骂名,有记者曾当面诅咒他说:“这么多人因为你家破人亡,你不怕下地狱吗?”
洛克菲勒冷冷一笑回应:“弱肉强食的世界,人人都是“罪人”,人人都要下地狱。”
六
曾经,洛克菲勒承诺让范德比尔特的火车满载而归,但现在,洛克菲勒的石油已经多的让范德比尔特应接不暇。
这一切,范德比尔特的铁路劲敌汤姆·斯科特看在眼里,且早已虎视眈眈。他做梦都想取代范德比尔特,胜利的关键就在于与洛克菲勒达成交易。
斯科特开出了比上家更优厚的条件:每运送一桶石油,标准石油公司将得到40%的回扣。
这是范德比尔特永远都不可能开出的条件,洛克菲勒欣然答应。铁路巨头之间斗得你死我活的时候,洛克菲勒成为了中间最大的获益者,甚至说,他已将铁路公司玩弄于股掌之间。
另一边,得知洛克菲勒背叛了私下订立的独家运输协议,范德比尔特勃然大怒。他决定反击,但方式却令洛克菲勒万万想不到——范德比尔特竟与自己的劲敌斯科特结成“铁路联盟”,一同宣布撤出与洛克菲勒的交易,以逼迫洛克菲勒屈尊就范。
在没有找到新的运输方式之前,洛克菲勒陷入了被动,他需要接受“铁路联盟”重新制定的昂贵运输价格,否则他的煤油将无法运送到全美国的家家户户。
两位铁路巨头的胁迫,使得标准石油公司无奈让出利润,但这种得逞,并未持续太久。
洛克菲勒有巡视炼油厂的习惯,往往是一身西装进去,一身油渍出来。
一次偶然的巡视,给洛克菲勒带来了启发:管道既然可以短距离运输石油,那么是否也可以长距离运输石油。
有了这种大胆的假设,洛克菲勒愿意冒险。他劲头十足,说干就干,指挥大批工人夜以继日地劳作,每天铺设管道近3公里。黑色的油管穿过青青草原,连接数以千计的石油油井,再通回克利夫兰的标准石油公司。
这是一项声势浩大的工程,6500公里的石油管道,形成一张交错纵横的蛛网,标志着管道运输即将替代传统的铁路运输完成未来的石油使命。
油管铺设完成那天,铁路永远被踢出了石油生意。殃及池鱼的还有木桶生产商,通过管道运输的石油不再需要容器,木桶生产者们宣告破产。
从那一天起,标准石油公司摆脱了铁路的束缚,经营成本大幅度减少,利润达到最大化。
所谓一荣俱荣,随之膨胀的,还有洛克菲勒的野心。他不再满足于称霸克利夫兰,他要称霸全美国的石油市场。
许多采油商及炼油厂都收到了洛克菲勒的最后通牒:“我现在给大家提供一条可以趾高气扬的出路,把公司卖给标准石油公司,是天赐良机,如果得到了标准石油公司的股票,你和你们所爱的人,将永远高枕无忧。”
大鱼吃小鱼,这不是一个道理,而是残酷的现实。不管他们同不同意,洛克菲勒只管尽收囊中。
然而此时,昔日加盟的照明油专家安德鲁斯显然不太满意洛克菲勒的做法。他希望把公司赚得的钱都分完,各自拿回家,而洛克菲勒则希望留下一半,投入公司收购计划中去。
“安德鲁斯先生是一个没有商业头脑却自以为是的人...这种人与我发生冲突毫不奇怪。这个自私自利的家伙想把赚来的钱全分了,甚至怒气冲冲地威胁我说,他不想在公司继续干下去了。”
安德鲁斯已成为阻碍,洛克菲勒必须摊牌,他买下了安德鲁斯报价100万的股票,从此独揽大权。
安德鲁斯高兴坏了,他觉得自己手上的股票不值100万,以为自己占到了便宜。但他无疑是在重复前拍档克拉克的愚蠢。
先不说洛克菲勒将从他手里买来的股票一转手就净赚了30万,就单单数年后,安德鲁斯便会痛心疾首自己亲手葬送了能成为美国巨富的机会。
七
“小商人时代结束,大企业时代来临。”
这是洛克菲勒在一本杂志文章上看到的一句话,他感觉这句话,说的就是自己想要的。
他以500美元高薪聘请了这篇文章的作者多德回公司上班。多德是个年轻的律师,每天就负责皓首穷经地翻查法律漏洞。后来,他提出了“托拉斯”垄断组织的概念。
洛克菲勒喜出望外,因为多德的提议,正中下怀。
1882年打后,洛克菲勒通过钻法律空子,如愿以偿地合并了40多家厂商。一个人垄断了全美国98%的煤油,并最终垄断世界上所有的产量。这其中,还包括产业链所属的90%的输油能力、25%的原油产量。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石油世界都是洛克菲勒一家独大。但罗斯福执政的美国政府一直没有停止对标准石油公司的起诉调查。直至1911年5月15日,美国最高法院对标准石油公司垄断案进行判决:标准石油公司是一个垄断机构,必须在六个月内解散。
垂垂老矣的洛克菲勒听到这个判决时,缄默许久。在法官激烈的批判声中,他一言不发,最后在即将退庭前,他为标准石油公司,为自己的奋斗人生,作了最后一息辩驳:
“我刚进入石油行业时,简直一片混乱。我带来了订单,我选择了一个次等的非效率市场,这个行业才得以发展。我为每家每户带来了光明,没人指责我;我提供了几万个工作岗位,数百万美元的出口额时,没人指责我。石油是这个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你称之为垄断,但我称之为事业。”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一开始“大排筵席”搞垄断的时候,洛克菲勒想必也预料到有这么一天的到来。
六个月后,洛克菲勒的王国解体,但他的财富不但没有减少,反而与日俱增。
还记得14岁的洛克菲勒曾梦想“要成为一个拥有10万美元的人”,57年后,这个梦想翻了一亿倍——1910年,71岁的洛克菲勒成为了全地球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人。
在富可敌国的后半生,他有比赚钱更困难的事,那就是如何花钱。
洛克菲勒57岁退休,在漫长的41年退休生涯里,洛克菲勒热衷于慈善事业。
他拿出大量资金投入教育行业,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布朗大学等世界名校均得到过大笔资助。尤其最初名不见经传的芝加哥大学,共得到了8000万美元,一跃成为世界一流名校。
后来洛克菲勒成立了“洛克菲勒卫生委员会”,推动了世界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水平,有着“亚洲第一流医学院”的北京协和医院就是他捐资创办的。
《纽约时报》曾这样写道:“洛克菲勒先生的财产,可能是任何一位私人美国公民凭个人努力所可能累积的极限。”
那么同理,洛克菲勒的慈善捐款总额——5亿5千万美元。可能是世界上任何一位慈善家都无法累计达到的极限。
图 | 洛克菲勒与老对手卡耐基
赚得的,捐的也多。这到底是对前半生的救赎,还是对后半生的弥补。
不知有没有人这么认为,资本家做慈善,要么是自我营销的虚伪,要么就是为自己的前半生赎罪。金钱都是万恶的,赚了多少进袋子里就有多少罪恶附加身上。所以洛克菲勒的一生才会毁誉参半,有人骂他是不择手段,唯利是图的资本家,但当他把金钱捐出去,或者说他把身上的“罪恶”散出去时,就有人尊敬他是一位慷慨的慈善家。
诚然,不管一个人穷富都好,只要活着,就要遭人非议。或许洛克菲勒身上,最干净纯洁的,就剩下他的丈夫身份了。
自从25岁结婚后,洛克菲勒再也没有过第二段爱情,见惯灯红酒绿的他也不曾玩弄过女人,一生更未传出与其他女性的不正当绯闻。并不是说男人有钱就一定会去吃喝嫖赌,但能洁身自好的,少之又少。
所以说,在个人生活方面,洛克菲勒是一位好丈夫,他与妻子白头偕老,生育了四个女儿和一个儿子。
同时,洛克菲勒也是一位好父亲。他不吸烟,不喝酒,不爱动怒,没有不良嗜好,由始至终都在孩子面前维持着自己的良好形象。这应该也是他长寿(98岁)的原因之一。
网友:廖町柔:是不是得进行一次次任务?”东伯雪鹰问道。网友:黎涵胃:监察着百里范围。
网友:罗塾:将来会引起何等的风波。
网友:赵必庙:东伯雪鹰听的瞳孔一缩。
网友:刘务白:东伯雪鹰呢?还有项庞云呢?”司安大人连问道。
网友:田订:星辰陨灭击比混洞碾压还要稍微差些,自然就更难破开。
网友:薛聘:还是第一次看到长风院长呢,没想到就是因为东伯雪鹰的事。
网友:曾孔:而后同时出现在远处紫色毒虫旁,三杆长枪带着毁天灭地的威势施展开‘混洞碾压’,以大混洞真力催发,一时间周围空间都开始塌陷湮灭,那毒虫想要穿梭逃窜都无法逃跑,只能面对这可怕的围攻。
网友:张条密:“这是事实。
网友:万韵题:在同样的引力下,他的体重产生的重力也比其他人重上百倍!这让他维持身影都很吃力,这怎么打?
网友:田推民:“那就看吧,看是我先修炼成为四重天界神!还是他们先找到我!”
网友:金臣:自己的绝招被挡住了?
网友:金叙:那就坐实了他的罪名,这一顿大板是少不了的。
网友:张畅付:一些神级高手之间的厮杀,很容易造成身死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