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一年一度的元宵又如约而至了,张灯结彩之际,有人不醉不归,有人众里寻他,当然也有人猜灯谜。
那么什么是谜语?简言之,谜语就是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中国谜语最早称为“隐”,始于战国时期,其记载见《韩非子》:“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而后又有“瘦辞”“瘦语”之称,最终形成“谜语”一词。
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谐隐》中说:“自魏代以来,颇非俳优,而君子嘲隐,化为谜语。”虽然谜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但谜语的重大发展,应当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民国成都励志勉学讲舍重校刊《文心雕龙》
至于“灯谜”,又称文虎、打虎、弹壁灯、商灯、射、解、拆等。《武林记事·灯品》中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
作为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娱活动,灯谜诞生于宋代,元宵节这天,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烟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这不仅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者众多,而后,灯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元明两朝,谜语继宋之后仍盛行不衰。明朝出现了一些研究谜语的论著和收录谜语的专集,如冯梦龙的《黄山谜》、黄周星的《廋词四十笺》及贺从善的《千文虎》等。
▲明人吴彬《元夜图》
▲明人吴彬《元夜图》
▲明人吴彬《元夜图》
一、谜面、谜目和谜底
一般来说,谜语由谜面、谜目和谜底三部分组成。有些运用迷格制成的灯谜还有迷路。
谜面是灯谜的主要部分,是猜谜时以隐语的形式表达描绘形象、性质、功能等特征,供人们猜射的说明文字。它是为了揭示谜底所提供的线索,是灯谜艺术的表现部分,通常由精炼而富于形象的诗词、警句、短语、词、字等组成,谜面要求通俗易懂。
谜目是给谜底限定的范围,是联系谜面和谜底的“桥梁”,它的作用有点像路标,给人指明猜测的方向。如“猜一字”,就是限定谜底只能是一个字,不能是别的东西。
谜底就是谜面所提出问题的答案。谜底字数一般很少,有的是一个字、一个词、一个词组、有的是一种事物的名称或者动作,最多也不过是一两句诗词。如果谜底字数较多,制谜者就不容易制出好谜,猜谜语者也不好猜中。
有趣的是,有些灯谜的谜底和谜面互相调换以后,还能成谜。
二、谜格
灯谜的猜法和制法有着严格的规则。比如谜底和谜面不可以有相同的字出现(这叫“底面相犯”),谜底和谜面在扣合上要讲究贴切、严密,不允许出现多余的闲字。而民间谜语却没有这些规则,只要谜面能够隐射谜底就行了。
谜格即灯谜的格式,产生于明代,它的作用就是按照规定的格式,把谜底字的位置、读音、偏旁进行一番加工处理后来扣合谜面,这是因灯谜向着更高难度的方面发展而创造的。
自明末扬州马仓山首创了《广陵十八格》后,历代谜格又不断有所创新,多至一百多个谜格,这其中有不少是重复或类似的格,也有一些因过于深奥而不受欢迎的格。如今最常用的谜格有秋千格、卷帘格、徐妃格、求凰格、白头格、梨花格、蝇头格、遥对格、解铃格、摩顶格、骊珠格、上楼格、下楼格、红豆格、梨花格等。
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
虾须格,别名鸦髻,丫髻,由形似虾须而得名,谜底需两字以上,第一字应左右分开,成为两字,从而解释谜面。例如“巾帼英雄传 (打一鲁迅作品)”,谜底“《好的故事》”中,第一个字是“好”,拆为“女子”。
宝塔格,因谜底的字相间分读,形似宝塔式,故有此名。谜底需有四字以上的双数词句,谜底之二、四、六、八等逢双数字,拆作左右两字读。例如“卿卿 (打《诗经》一句)”,谜底“如何如何”将“何”分为“可人”,即“如可人,如可人”。
合璧格,谜底通常用四字组成,每两个字并作一个字读。例如“早晨 (打一成语)”,谜底“一日千里”中“一日”合为“旦”,“千里”合为“重”,读“旦重”切合谜面。
灯谜好玩爱灯谜(打一饮料品牌)
靡靡之音(打一灯谜用词)
夜总会(打一灯谜术语)
灯谜世家(打一物理名词)
马上猜灯谜(打一体育项目)
中山函寄猜灯谜(打一电影演员)
论灯谜青出于蓝(打一成语)
灯谜一学就会(打一邮政名词)
枝头一点,琴心三叠(打一道教用语)
莫打酉时妻,一夜受孤凄(打一床上用品)
新来当官不奢华(打一生物用品)
潘郎髯有丝(打一成语)
寒烟凝愁秋色老(打一字谜)
酌饮尽欢(打一三字日常行为)
十二重门不上关(打一历法名词)
更作儒林传,应须载姓名(打一四字东坡词)
对话百十年(打一英雄人物)
脉脉含芳映雪时(打一唐诗人姓连号)
参观花展(打一三字电影)
客行千里外,浮云也倾心(打一皮鞋品牌)
罗刹女夸夫相貌俊(打一两字食品商标)
广播稿(打一文化用品)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回文格(打一化妆品品牌)
各人留意君所需·锦碎格(打一体育项目)
三杯竹叶穿心过·卷帘格(打一纺织品)
怎么样,您能猜到多少呢?不要紧,在我们的资源库中,目前总计1287292条谜语,总有一款是你的菜!元宵之夜,快和小伙伴们一起来猜吧!
▲宣传画《庆赏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