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化妆品历史的悠久性
无论是从考古学还是东方人类发展史角度来看,我国先民在远古时代就已懂得使用自然界中的物品通过加工做成装饰品来美化自己。考古学家在距今50 000多年(旧石器晚期)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的遗物中发现许多做工精致的装饰用品,如钻过孔的动物牙齿、经过打磨的石珠、穿孔的海蛤壳等,并用一些天然氧化铁染色某些装饰品以凸显出美感。在新石器时代出土的先民遗物中发现了更多数量、更多种类、更为精致和美丽的装饰用品,如用于美化头发的骨筓、用于颈项饰美的兽骨链、陶制的手环、玉石制作的耳坠等。这些无不体现了先民们对美的意识与追求。
也许已无法考证我国先民开始使用化妆品的确切年代,但从考古学家所发现的文字记载和找到的实物中还是能推断出我国先民美容、化妆和化妆品的使用至少约已有3 500年的历史。在殷虚发现的甲骨文中刻有“美”、“妆”、“浴”等字,其中“美”字如同头上插了长长羽毛的女人;“妆”字宛如一位体态优美的姑娘,面对镜鉴而坐,正在梳妆打扮;而“浴”字如同一个人跨入澡盆正在洗浴,很显然这些都是有记录的我国先民的美容行为。
因此综观我国化妆品和化妆术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应用传统中草药与疾病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并流传至今的中华文化精髓之一。考古学家和我国医学史专家一般认为,我国先民有系统、有理论地应用中草药美化颜容、护理肌肤、洗发护发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2 000多年前,但是简单利用中草药为美容、化妆、洁身、香体、美发和护肤等历史更久远。
有证据表明在夏朝大禹时代先民就普遍用白米研成细粉后涂敷于脸面,以求得嫩白肌肤,也有将米粉染成红色涂于颊面形成红妆。在史书《中华古今注》(五代·马缟撰)中载有“盖起自纣,以红蓝花汁凝作燕脂,以燕地所生,故曰燕脂,涂之作桃花妆”,其中“燕脂”就是现代所指的胭脂,说明在殷纣王年代就有用胭脂涂于双颊使其红润美丽的做法。更值得指出的是在《古今注》(晋·崔豹)中对红蓝花有这样的说明:“燕支,叶似蒯花,似菖蒲,……,中国人谓红蓝,以染粉为妇人面色,谓为燕支粉也”,显然此处“燕支”就是“燕脂”,而用做“燕脂”的“红蓝花”就是植物性原料。另有史实证明,当时的先民还利用铅化合物、动物性脂肪等来美化眉睫、头发。这里我们可以认为红蓝花、铅粉与白米都属于中草药类。
传统化妆品发展的绵延性
研究化妆品发展历史的人一般都知道,化妆术和化妆品的起源可能与宗教礼仪有关,尤其随着人类对自身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强化,使其成为个人生活和参与社会活动时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可以考证的中草药化妆品史可达约3 000年,通过研究这段漫长的历史可以发现,系统的中草药化妆品发展源于我国特有的中医药,也发展于中医药,它和我国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史一样,历经几千年绵延不断,直至现在。
我们统计了上至先秦下至清末2 000多年中的中医药文献、资料、典籍,发现仅以书籍形式刊刻流传至今的就有2 300余种,相当部分医药古籍均有利用中草药美容、护肤、护发的理论及中草药原料、配方、制造方法乃至使用或治疗过程的案例记载。如出土于东汉(BC220)古墓的“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药著作,锦帛书载有中药上百味,并载有抗粉刺、美白等配方。在可能成书于秦汉时代的我国最早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中药365味,其中具有美容作用的有160多味,并对白芷、白瓜子、白僵蚕等美容功效详加论述。成书于西汉前的《黄帝内经》中首次提出美容的人与自身、人与自然的统一等整体观念,为中医药美容奠定了理论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历史上的盛唐时代,无论是宫廷还是在民间,化妆品的使用已十分普遍。如王焘的医药方书《外台秘要》中辟有对美容方面的专论,收载美容配方200余首,几乎涉及所有的损美性疾病;唐政府组织苏敬等60余人修撰《新修本草》,收载中药850种,对其详加描述,是我国第一部官方药典,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宋代陈昭遇、王怀隐等编撰《太平圣惠方》,载方16 834首,其中治粉刺、美白护肤、养发护发、香身等300余首;《圣济总录》载方20 000余首,专设面体、髭发门类,包含大量美容配方并对多种损美疾病的病因机理详加阐述。
到了金元年代,有位名叫许国桢的医药学家在他的《御药院方》中收集有大量的中草药化妆品宫廷秘方,是我国第一部公开于民间的古代宫廷医方书。书中辑录了宋、金、元三代宫廷秘方千余首,其中美容配方180余首,多数属于首次刊出,另载有美容程序。
明代的朱橚在《普济方》这部医方典籍中载有60 000余首方药,辑有大量美容配方,并按不同部位或形态分门别类,附有病因机理论述并首次提出美容膏一词。同时代的《本草纲目》收载药物达1 892种,各种药方11 000余首,其中不乏来自于民间的美容药方。
清代是我国中医药学发展的顶峰时代,当然中草药化妆品的发展也不例外。清乾隆年间吴谦的《医宗金鉴》内容涉及内、外、妇幼等多个科目,特以歌诀形式记载众多医方验方,有关美容方面的更有图谱说明。道光年间鲍相璈和梅君照合著的《验方新编》广收博引民间医方验方,按从头至足编排门类,对祛皱、面黑皮厚等载有独到配方。通过对这些中医药古籍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中草药化妆品的发展受到历代医药学家的重视,可以找到由远古绵延至清末过程中我国中草药化妆品从简单到复杂,从品种与形式不多到种类繁杂,从为少数人享用到普及于大众的脉络。
传统化妆品品种的多样性
如前文所述,现存有关中医药的文献、典籍、方书多达2 300余种。据不完全统计,在这些文献、典籍和方书中收载的各种医药配方有10万多首,其中可归属于现代概念的中草药化妆品配方约为数千首。对这些配方进行搜寻并加以归类,发现现在有的化妆品种类,古代大部分也已有之。
传统化妆品分类
传统化妆品按其使用部位可分为头面类、口唇类、发髭类、洁身香体类、手足类等,基本涵盖了人体所有部位;按用途可分为增白悦颜、去斑除黑、润肤祛皱、香口除臭、护齿美唇、乌须养发、灭瘢除疣、防治粉刺和手足皲裂等。品种上有面脂、手膏、口脂、面药、胭脂、面泽、玉磨、膏沐、香粉、美容散、澡豆、洗面方、花鈿、眉黛、汤露、香露等,用法上有贴敷法、涂擦法、洗浴法、导入法、研磨法等。
古代日常用面脂的制作方法,早在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有记载,如:合面脂法:“用牛髓。牛髓少者,用牛脂和之。⋯⋯温酒浸丁香、藿香二种。煎法同合泽,亦著青蒿以发色。绵滤著瓷。漆盏中令凝。若做唇脂者,以熟朱和之,青油裹之⋯⋯其冒霜雪远行者,当碘蒜令破,以揩唇,既不劈裂,又令辟恶” 。
在明清时期,制作花露的方法已经相当成熟与普遍,而且富贵人家流行自己蒸制。清人顾仲《养小录》中就介绍了制作“诸花露”的方法:“仿烧酒锡甑、木桶减小样,制一具,蒸诸香露”。
李渔《笠翁偶集》“熏陶”中也提到:“花露者,摘取花瓣入甑,酝酿而成者也。蔷薇最上,群花次之”,“然用不须多,每于盥浴之后,挹取数匙入掌,拭面拍体而匀之,此香此味,妙在似花非花,是露非露,有其芬芳而无其气息,是以为佳。不似他种香气,或速或沉,是兰是桂,一嗅即知者也”, 这样的花露非常名贵,“富贵人家,则需花露”。
在眼眉部妆面上有鸳鸯眉、小山眉、五岳眉、三峰眉、垂珠眉、月棱眉、分梢眉、涵烟眉、拂云眉、倒晕眉;在口唇部妆面上有胭脂晕、石榴娇、大红春、小红春、嫩吴香、半边娇、万金红、露珠儿、淡红心、猩猩晕等;在色彩上有白、红、黄、紫、黑等。
传统化妆品使用材质
传统化妆品在材质上有矿物性原料(如云母、铅丹、矿蜡、滑石、玉粉、金粉、氧化铁等)、动物性原料(如牛羊猪脂肪、珍珠、驴皮等)及植物性原料(如树木花草的根茎叶、淀粉等),包装上主要采用陶器、石器、瓷器、玉器和竹器、漆器、金银器等。
我国古代许多中草药化妆品大都既具有美容功能又有治疗损美性疾病的作用,有些已具备了现代化妆品的雏形。王焘的《外台秘要》中有关于美化与治疗口唇部疾患的制剂和其制造工艺的记载,“……冷出之,棉滤即成甲煎蜡七斤,上朱砂一斤五两,研令精细,紫草十一两,于蜡内煎紫草令色好,面滤出停冷,先于灰火上消蜡,内甲煎,及搅看色好,以甲煎调,硬即加煎,软即加蜡,取点刀子刃上看硬软,著紫草于铜铛内消之,取竹筒合面,纸裹绳缠,以镕脂注满停冷即成口脂。模法取干竹尽头一寸半,一尺二寸锯截下两头,并不得节坚头,三分破之,去中,分前两相著合令蜜,先以冷甲煎涂模中合之,以四重纸裹筒底,又以纸裹筒,令缝上不得漏,以绳子牢缠,消口脂泻中令满,停冷解开,就模出四分,以竹刀子约筒截割令齐整,所以约筒者,筒口齐故也。用涂之”,可以十分明了地看出古人所制备的唇脂已具备了现代唇膏的雏型。
传统化妆品以中草药为特点
可以这么说,中国传统化妆品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我国特有的中草药为配方主体的一类化妆品,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类化妆品。它的特点不仅仅是采用天然动、植、矿物作为化妆品原料,最重要的是其组方、配方的理念与理论。所以研究和掌握中草药化妆品的思路与方法,与研究其他种类化妆品有所不同。因此通过对古代化妆品配方的发掘与整理,从而研发出具有我们这个时代特征的中草药化妆品并让其走向世界,是国内化妆品研发人员的重要任务之一。
1)强调中药的药性并指导外用中草药化妆品的配制与应用。传统美容方药的拟方、组方、配方上,中草药化妆品是结合中医药基础理论,利用传统中药四气(寒、热、温、凉)五味(辛、甘、酸、苦、甜)及“升、降、沉、浮”的性味理论,“理、法、方、药”的人性化拟方原则,“君、臣、佐、使”的配方思路,对人体的美容或损美性疾病进行处理、治疗。
2)中医认为人是有机整体,人体内部各脏器、各组织之间虽然功能不同,但各施其责,相互协调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人的肤质好坏,毛发的优劣与人的五脏六俯运营有关,同时人与外部自然界也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有机整体。中医认为人体内在的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会在人体外部产生征象,并且认为脏腑的生理与病理变化与人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五志(喜、怒、忧、思、恐)有着密切关联。所以人体表面的问题如粉刺、色斑、皮肤晦暗粗燥多是人体内部各脏器、组织与器官之间发生不协调和人与自然界之间不协调所致,是脏腑生理功能不正常而显露在人体外部的表现。
在研究这些中草药化妆品配方时可以得知,先辈们在处理这些损美性疾病时,往往会采用人体外部的问题通过体内治疗,或内外兼治来完成。如脸面色斑、皮肤晦暗一般采用内服外用中草药,同时强调遵守作息时间、注意饮食卫生,调节人的精神状态来治疗。其次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如气候季节、地理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到皮肤的表观。如夏季容易出现的皮炎,冬季容易出现的皮肤干燥粗糙多是人体与自然缺乏协调而产生的结果。
3)“阴阳”平衡理论的体现。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人体的一切组织结构与生命活动可以分为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处于动态平衡的阴阳两部分,而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则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对立统一的结果。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可朝各自对立面转化,既阴阳一旦失去平衡,人体就会处于病理状态,就会引发损美性疾病。在许多传统中草药化妆品配方中,无不体现了由外养内、扬抑调和体内各脏器从而达到平衡阴阳的思路。
此外值得指出的是,中草药化妆品在装饰美容的同时,又十分注重治疗美容的结果,做到文质并重,强调本质美与体表美的和谐统一。因此中草药化妆品不仅具有美化容颜的表观效用,而且更具有养肤护肤的内在功能。中医药美容化妆品又有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并且充分体现了东方女性的神韵。“驻颜色,当以益血气为先,倘不如此,徒区区于膏面染髭之术,去道无矣”道出了我国古代中草药化妆品的内涵。
中草药化妆品研发思路与观点
小结
中草药化妆品在中国有着久远的历史,并与中草药紧密相联,具有深厚理论基础的传统中草药,其特点是天然的、多样的。随着科学的进步,中国传统美容化妆品将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创生出更多、更好、更符合现代人体质肤质、使用方式以及审美观的化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