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善意地腾出方寸之地,莫让“乡愁”无处安放!
来自乌克兰的女孩Ivanna有个好听的中国名字:伊梓婷。
人如其名,伊人亭亭玉立。
2019年Ivanna来到南宁留学,学习播音主持。她也不知道当初自己为什么不去北上广深而鬼使神差般地来了南宁。
“可能这就是你们中国人常说的“缘分吧””!Ivanna有对浅浅的长酒窝,笑起来格外的成熟、性感。
南宁给Ivanna的印象是非常摩登、时尚。
“南宁真是座年轻富有活力的城市”!Ivanna说。
当南宁的朋友告诉Ivanna,南宁其实是一座有着17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时,Ivanna露出了十分讶异的神情。
Ivanna的困惑在于: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居然难觅具有文化和历史厚重感的真正的人文古迹。
这或许也是南宁的尴尬。
比这更尴尬的是,南宁原本人文古迹就少,为了满足城市的扩张毅然将一些数百年的古建筑拆毁。
位于南宁江南区的三津古村落,未来或许也摆脱不了被拆毁的“宿命”。
地处南宁三江口下游、邕江上游南岸的三津村原名叫马津村(马村),因这里是左右江汇聚之地,形成了形似五马归槽的风水地形而得名。
三津村目前辖下面积约为20平方公里,东与华南城接壤,西、北与石埠美丽南方、罗文村仅一江之隔,南与同乐、乐贤村相邻。
三津村建制至今已有将近700年的历史,而三津村的先祖在南宁扎根已有968年之久。
据村民介绍,他们先祖原籍山东青州府。北宋仁宗年间,广西侬智高起义,他们的先祖跟随大将狄青到广西镇压平乱,之后定居南宁虎邱村,300年后的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由南宁虎邱村迁居到现在的三津村。
那时的三津村可以说一片荒凉之地。
当初迁居到三津村的黄启源父子五人,可能不会想到,近700年后的今天,三津村会发展成为一个人口大村:本村人口约7000多人,外迁人口约20万。
从某种意义上讲,三津村是南宁城市发展历史变迁的缩影,三津村的人文古迹是南宁农耕文明的活化石。
三津村境内人文古迹之多,在南宁市区是少有的。
比如南宁十大古寺之一的犀牛寺、文仙庙、太尉庙、招灵庙、雷庙、新庙、黄氏祖厅、圣帝观等。
三津村的民居鳞次栉比,至今仍完整保存着200栋多岭南明清时期的古民居,数量之多,年代之久,在南宁,乃至广西的古村落里都十分罕见,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这些古建筑分布集中,一栋栋依村内的湖泊水塘兴建,半村绿树成荫,古巷道穿插其间,在村落的东西南北中方位散落着九口古井。
在农耕时代,雄鸡唱白,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倒也悠然自得。
城市化的浪潮里,村落在扼腕的叹息中消亡似乎成了宿命。
这些年来,中国上百万的自然村消失了,如果换算成最直观的数据,那么平均每天约有100个村落从此消失了。
村落是中国几千年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建筑学、艺术美学、民俗学等诸多价值的具象表现。
2000年之后,南宁城市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城市的空间不断外拓延展,曾经的村庄、荒凉之地,如今已是高楼林立,已经看不到错落的任何遗迹。
如今的三津村已有约三分之一的土地被征用。城市建设的铲车正在压缩这个古村落的生存空间,那些附着在这片土地上的古建筑,进一步面临着被连根拔起的危机。
2009年,三津村二冬坡一座有着600年历史的古庙“圣帝观”被拆毁,令人惋惜之余,却也只能徒叹无可奈何。
早在2015年,《南宁空间发展规划》3.0版本就已经定下了南宁空间拓展格局策略:南拓、东进、西优。
三津村落在了南宁南拓的空间版图上。
早在《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里,三津村地域就已经全部被划定在规划建设用地的范围内,整个村域的所有土地已经被纳入土地储备项目用地。
这意味着只要城市发展规划有需要,村里的土地随时会被出让,村民随时可能会因为拆迁安置而离开,三津村的文物古迹等于是给判了“死缓”。
2019年南宁提出“一主四副”的城市新规划,沙井一跃成为南宁四大城市副中心之一。
三津村作为沙井街道办下面的村,自然也在沙井这个“城市副中心”未来的发展建设规划之内。
现代城市建筑,产权70年,钢筋水泥寿命50年,房子20年就已经开始破败,而岭南明清时期古建筑几百年依然保存完整。我们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什么?
相关部门回复,虽然承认三津村古村落情况及现状基本属实,但拒绝将三津村人文古迹最集中的二冬坡列入中国传统古村落申报。
理由是:考虑到将来城区建设发展空间。
南宁沙井新中心规划图
1982年,桂林被评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1994年,柳州入选国家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
2010年,北海增补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这也是广西至今为止,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三个城市。
南宁作为广西首府,同时有着1700多年建制历史,但至今仍无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要说南宁不Care“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个名衔,那是不可能的。
南宁至今完整保存下来的人文古迹零零散散、屈指可数。要说有1700年历史,外人恐怕很难相信,就像外国始终不承认中国有5000年文明历史一样,因为他们看不到令他们信服的实质性证据。
人文古迹是过去文明的载体和活化石,其价值具有不可再生性,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们增加了一座城市的文明、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
南宁坐拥令人羡慕的古村落建筑群不加以保护,不加以疼惜,却想着如何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似乎有点南辕北辙。
沙井腾飞的大势不可阻挡,三津村自然是要有大局意识,并且服从大局。
对三津村古村落而言,开发其实是最好的保护。
开发不是拆旧建新,而是充分挖掘它的人文价值、历史价值、民俗价值、建筑学美学价值,形成旅游卖点,加以开发。
从万达茂、方特到园博园,南宁的文旅项目不再少数,而具有历史价值的岭南明清庞大民居建筑群少之又少。
村落留不住,何处觅乡愁!
还是希望在钢筋水泥浇铸的现代都市里,能给数百年的古村落善意地腾出哪怕方寸之下。
莫让乡愁无处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