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这在一定意义上也反映了俗语的来源。世界上本来没有俗语,只是讲的人多了,渐渐便变得“约定俗成”,于是也就成为了俗语。并且因此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了很是重大的指点作用,如“女子无才便是德”便是如此。
我们看古典的文学作品,那一些描述老百姓们日常生活的,基本上经常能够看到那一些老人家,教育自己想要读书学习的女儿,说是“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就不要去学习,没有才华便已经算得上是德行,而与之相对应的是那一些有才华的女性,如鱼玄机、蔡文姬等人都婚姻不幸,仿佛成了“女子有才便无德”。
但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根据史学家的考证,“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一句话,最早出自于明末清初的史学家张岱,也就是那一个写“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的张岱,他在《公祭祁夫人文》中写道“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可见这句话最早是由“眉公”说的,那么眉公又是谁呢?
眉公是明朝著名文学家陈继儒的号,他说的“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虽然下半句广为流传,但其实上半句才是重点,可惜十人九不知。很多人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一句,意思是妇女无需有才能,只需要顺从丈夫就行,但也有学者提出并非如此,因为这里的“便”通“辨”,是分辨的意思。
也就是说陈继儒的原意并无贬低压迫女性之意,而是说若男子有德行,那么我们就再根据他是否具有才华,来分辨判断他的为人,若是女子没有才华,那么我们再根据她的品德操守来判断她的为人,也就是说这在某种意义上只是一种针对才华与品德的“识人术”。
这在古代原本是相当正常的话,因为古人们普遍奉行的一个观念,就是“德重于才”,不管是对男子还是女子而言,品德操守都要比才华更重要,所以陈继儒以一代大儒的身份说出这样子的话来,劝诫后辈们要注重德行方面的修炼,这也原本不足为奇。
然而后来他的这句话被人们截取了后半句,并且广为流传,反而成为了旧社会中很多人以此去剥夺女性受教育权利的理由,想必陈继儒也是万万没有想到的。当然如今已经没有人使用这句话了,女性们也早就已经成为了共同建设美好社会的半边天,创造并享受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所谓的“才、徳”自然也就少有人提及了。
网友:赖诺:他一感应便循着赤眉山主的真身感应到另一具分身,虽然那分身本身有重重干扰迷惑。网友:邓彦匝:规则领域本身压迫并不算强,至少对于一举一动有世界伟力的他而言,不算强。
网友:龚奎:这小洛挺狠那!
网友:赵壶帛:能力压新晋宇宙神?”东伯雪鹰赞叹。
网友:张庚油:他们可以牺牲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