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这是一篇没有必要写的文章。
但是,是你们强迫我的。你们逼的……
这话听着怪怪的是怎么回事
夏可叔叔不是第一个给大家扒成分的人。但是绝对是全网第一个用药监局系统里没有拆分合并过的成分表来给大家讲产品的。
因为当年大家最多上个COSDNA,最多上个包装成分表的时候。夏可叔叔为了自己解读竞品就是用的药监局成分表。
关于这个老的成分表是怎么一回事,拆分合并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和包装上不一样,以及看不懂的。
应该去补课了,毕竟都讲了5/6年这个事情了!!!!!
为了照顾新来的同学。夏可叔叔还是重复下这个话题。后面再升级下新规后的包装成分表变动以及药监局查询系统里的变化。
真的觉得不用说,有原来的基础,你们稍微了解下法规变化,然后自己理解就好。也只说这一次哦,再来质疑和询问就不回复了。
关于配方表、包装成分表和成分拆分合并。夏可叔叔深夜课堂开始
随便上个产品的成分表给大家看下。
在原来呢,我们上传药监局系统,必须是完全从高到低,依次上传的。
每个序号后面就是一种原料!!!!!
而比如其中5号位就是个马齿苋提取液,他是个复合原料。不像其他的那些是个“纯”物质。我们也必须把他完全从高到低拆分出来。
这个马齿苋提取液里有水,“纯的”马齿苋提取物,还有溶剂丁二醇,防腐剂苯氧乙醇等等。他们的顺序也是从高到低的。
上面的这个成分表截图呢,就是药监局系统里的原始成分表。他没有拆分合并。完完全全反应出,我加了什么原料,每个原料(或者复合原料)从高到低浓度添加的情况。
而对于大家看到的包装上的成分表呢。我们需要拆分合并。
比如5号位他其实是个马齿苋提取液。
里面的水啊,丁二醇啊跟前面的是同类。我们就要折算浓度拆分出来,合并同类项然后浓度数值加上去。没有重复的,我们也单独算出他的浓度。
然后你就会有个完全不重复的成分表。这个就是拆分合并后,出现在产品外包装上的成分表了。
所以,不要纠结,为什么药监局这个成分表某某防腐剂出现那么多次。可能配方只添加了一次,其他你看到的是某个提取液或者什么原料里的。
对于这个拆分合并后的,出现在外包装上的成分表呢。浓度大于1%的是完全从高到低排序的。而小于1%的,法规不限制你。
上面听懂了吗。其实挺多人都知道的,尤其是夏可叔叔的粉丝,因为你们都是中高阶玩家了。
说过了,这项强制要求化妆品列明全成分的法规应该是11年颁布的。但其实大约到了14年左右才完完全全被彻底贯穿。
为啥当年这个法规这么难推进,个中原因你们懂的。
当有了药监局成分表以后,夏可叔叔就放弃COSDNA甚至是外包装成分表,直接用药监局系统查询到的这种没有拆分合并过的成分表来扒产品。
就是因为,没有经过拆分合并,没有1%以下随意排序。我们能更清晰的猜出,他用了什么原料,用了多少浓度。
比如同样是加了甘草提取液,甘草提取液里面“纯”的甘草提取物含量是10%。但是一个牌子加了5%,一个牌子加了0.1%。换算出来甘草提取物的浓度都是低于1%的(0.5和0.01)。有些厂家在调整下顺序,你是没法判断他是不是足料的。
在原来的药监局系统中呢。对于进口的产品还有特殊用途化妆品(美白、防晒等等)这个成分表你们可以在《产品技术要求》里找到。他长这个样子。我以前都只是截取成分表那个部分,工艺部分等懒得给你们说。当然他们也写的简单。
一般这个技术要求是不会出现系统故障和混乱的。他是录入后系统直接生成的表格。标标准准的从高到低。
而对于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也就是不是美白不是防晒等特殊类别的一般化妆品,并且是国内生产的(注意是国产生产,有些虽然是国际牌但是他在国内生产也是在这个类别)。他会系统生成一个电子凭证。里面也是含有配方表的。长这个样子。
如果说备案人员没有出错,系统没有出现问题。正常来说他里面的原料也是标准的从高到低浓度列的,也是没经过拆分合并过的。
每个“”内就是一个独立的原料(或者复合原料)。因为是文字版的,没有前面说的技术要求带序号,所以没那么直观而已。
比如你看丁家宜这个洁面。他第三位就是个复合原料。“()”给标注的。这个是个椰油酰甘氨酸钠的膏体复合原料,不是纯的粉末原料。
但是呢,录入的时候有极其少数备案人员瞎搞,或者不小心遇到系统抽风了。有的时候会乱。
之前也遇到过,文章里我都会说,备案人员要扣鸡腿了。这个系统是不是抽风了。种类的。因为有问题我们明显就能看出来,排序不对劲的。不符合常规用量排序或者什么的。
这个部分讲清楚了吗?大家自己理解消化吧。
老粉可以从现在这个部分开始重点看了。当然挺多人也自行了解清楚了。
根据现在的法规呢。对于外包装上有了标识的变动。
原来长这样(此处不是珀莱雅的植入,上面也不是AHC,丁家宜的联名)
就是“成分:” 然后后面写好成分表。大于1%的从高到低,小于1%的你随意。
现在的新法规,把这个分界点从1%改成了0.1%,并且要求你明确分段。当然小于0.1%的也不管你顺序了。长这个样子。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他会显示两段: 大于0.1%的从高到低,在“成分”那个部分;小于0.1的在下面“其他微量成分”这个段落里。
这个形式会出现在新备案的产品里。目前还是交替阶段。预计过完明年中,大家都是这个样子上新了。
关于这个浓度限值还是解释下。
可能药监局老师觉得0.1%以下都叫微量成分了。在知乎上好像也有关于这个事情的问题讨论。老师们想法是好的,不过夏可叔叔觉得有点太严格了(仅代表个人讨论意见,不代表平台和公司)。
因为说过的,挺多成分,比如多肽,比如某些植物提取物,其实他们0.0几也OK的。0.1%都可以说是不错的浓度了,多肽就更是了。
这边说的是提取物“纯”“本人”,不是说复合原料哈,不是说提取液哈。
大家不要偏激这个事情。不要认为“微量添加”栏就能无视。
而真正激发夏可叔叔讲这个问题的点是。前面你们看到的没有拆分合并过的成分表,以后不会出现了。
因为新的系统,新的备案端口。国产普通,进口普通等等。他们在药监局查询出来的样子是这样的。(感谢佰草集出镜,不管你同不同意)
来个成分表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泥萌看懂区别了吗?
以后药监局系统里显示的都是这些拆分过的成分表了。
没有原来那种没拆分合并过的了(老系统里备案的旧产品还是能查到的)。
猜成分浓度的难度系数增加了的说,而且也不好猜出他家用的是什么复合原料了。
因为对于我们研发来说,可能瞄一眼你复合原料的组成,大概就知道是哪个供应商有,是哪个牌号了。现在就要多看几眼了。
关于可能存在这种新旧成分的问题,所以给大家解释下。不要哪天质疑为什么夏可叔叔上的成分表忽然好奇怪。
也因为现在新旧模式并存,有些产品可能是新备案的,他的竞争对手可能是老产品。
也许两家同样宣传我加了同样5%某国际原料公司的人参提取液。
你很认真地查了备案系统,看到到A家的“人参提取物”排的特别末尾,而B家“水,甘油,人参提取物”这种复合形式排的很靠前。就说A家骗人。要看仔细哦。表达形式不一样,所以顺序不一样。
好了,成分表的事情就说这样了。你们自己看吧。新法规至少把0.1-1%这个区间的成分给强制排序了,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