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慎独
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
9月29日,航天工程“大总师”孙家栋获共和国勋章,这是国家对孙家栋总师巨大贡献的肯定,也是人民的崇高敬意。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空间物理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第一次绕月探测,中国航天史上的诸多第一,以及风云气象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重大项目,孙家栋均担任要职。
谁能想象,这位航天工程大总师最初并不是学航天的。孙家栋1929年生于辽宁盖县,1950年考入哈工大预科班。1958年,孙家栋从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毕业。他本是学飞机制造,但回国后,组织希望他从事导弹研究工作,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安排,开始了长达9年的导弹研究工作。
1967年,钱学森亲自点将,孙家栋担任我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总负责人。对孙家栋来说,这是一次不小的跨界。没有资料,没有专家,一切从零开始。孙家栋毅接受了任务,投入到卫星的研制工作中。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一曲嘹亮的东方红响彻大地。那一年,孙家栋不过41岁。1999年,孙家栋获“两弹一星”奖章。
2004年,孙家栋被任命为探月工程总设计师,这一年他已75岁。很多人劝他“功成身退”,毕竟探月工程是一项极为复杂而漫长的工程,而且国内缺少技术、缺少经验,稍微出一点差错,就可能酿成重大事故。几十亿的投资、几万人的心血就会付之东流,那时岂不是“晚节不保”?孙家栋却不怕,他的回答很简单:“国家需要,我就去做。”他说,这是一个航天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质。
孙家栋不是没有尝过失败的滋味。1974年,孙家栋负责的中国第一颗遥感式返回卫星发射20秒后爆炸。孙家栋从地下室跑出,看着沙漠中的火光抱头痛哭。但孙家栋没有被失败击倒,他带着其他研究人员在白天顶着烈日,在夜晚忍着风寒,用了三天三夜的时间,把坠落地点周围的沙子都筛了一遍,终于搜集全残骸,找到了爆炸原因。可以说,没有人比孙家栋更了解风险,也没有人比他更明白失败的代价。
2007年11月5日,嫦娥一号成功环绕地球的消息传到指挥中心,所有人都在欢呼,而孙家栋则轻轻转过身,擦拭着眼中的泪水。孙家栋回忆当时的感受时,丝毫没有提到自己的贡献,也没有说自己的压力。他心中想的是,中国的航天事业终于进入了深空探测行列。2009年,钱学森专门写信祝贺孙家栋80岁生日,信中写道:“您几十年来为中国航天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2013年,孙家栋以84岁高龄担任北斗卫星导航工程、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的总设计师。北斗导航卫星的意义,孙家栋很明白,他特别强调要自主创新,当年苏联专家撤走时烧毁所有图纸的经历,是他刻骨铭心的痛,“今天搞航天的年轻人,更要有自主创新的理念,要掌握核心技术的话语权”。
当谈到北斗卫星的应用空间时,孙家栋豪迈地说“北斗的应用只会受想象力的限制”。这是属于大师的豪迈,底气源于多年来对自主创新的坚持,对科技实力的自信,以及发自肺腑的对航天事业的热爱!
今年,孙家栋已90岁高龄,却依然时常出现在北京航天科技大厦,上班看报告看资料,但很少作出评价。他担心年轻的科研人员,会因为他的资历影响自身的判断。有人问他航天精神哪一条最重要,孙家栋毫不犹豫地说是“热爱”。因为没有热爱,就不会有动力去埋头苦干、无私奉献。这份热爱,他坚持了半个多世纪。
两弹一星元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勋章,能把这些沉甸甸的荣誉挂在胸前的可谓寥寥无几。这既是属于孙家栋的荣耀,也是国人的荣耀。有了孙家栋等航空航天人的杰出贡献,星空不再遥远,山川不再迷途,我们得以探索更广阔的天地。
国之栋梁!
网友:苏股总:三品真意,很常见!像夏族世界现如今就有池丘白、魔兽一族大长老。网友:王甜:朝自己的竹楼飞去。
网友:吴航赤:“我明白。
网友:白枇下:东伯雪鹰等一众三千多修行者们都盯着看着魔镜,魔镜显现着圣界诸多区域,时而去查看‘深渊海主人’,时而查看其他诸多地方。
网友:张宦芩:是他,他岂会真的那么大意,定是故意泄露消息给我的。
网友:朱喻帷:嗤笑道,“飞雪小子,别急啊,还没开始呢。
网友:谢葸:“他们五位离这都挺远。
网友:陈溢键:时不时就完全发疯。
网友:郭雯邢:兄妹二人也极为敬重,毕竟父亲乃是跳出樊笼的浑源强者,非重要之事他们也不会去打扰父亲。
网友:王名:一旦我们潜入……就会立即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