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细数时针的脚步,听光阴低语,
见朗朗白昼坠入夜的狰狞。
我凝眸紫罗兰的绚丽,见证花季凋零,
听卷曲的青丝在岁月里赋一首白头吟。
当参天的大树繁叶落尽,
成群的牛羊失去避暑的绿荫。
当盛夏的青苗捆束成秋景,
时光的挽歌里,硬挺的麦芒泛白了长须。”
这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12首中的一段,这里诗人用紫罗兰来比喻人生中最美好的岁月。
无独有偶,199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波兰女作家维斯瓦娃·辛波丝卡在她创作的诗歌《未进行的喜马拉雅之旅》中也写到:
“叶提,我们这儿有星期三,
ABC,面包
还有二乘二等于四,
还有雪融。
玫瑰是红的,紫罗兰是蓝的,
糖是甜的,你也是。
。。。。。。”
诗人眼里,紫罗兰是温柔多情的—诗人喃喃道,“叶提(传说中住在喜马拉雅山巅的雪人)啊,万事万物中,一切都有着如此平常的规律,就像是你带来的甜蜜。”
紫罗兰,作为欧美国家最流行和最受欢迎的花卉,是最经常出现在各种文学作品中的花卉之一,被人们寄予了无穷的意象。
而在我们国家,说起紫罗兰,就不能不提到民国时期著名的“鸳鸯蝴蝶派”作家、园艺家周瘦鹃先生。周瘦鹃先生一生钟爱紫罗兰,在他的《一生低首紫罗兰》中写道:
这段“刻骨倾心,达四十余年之久,还是忘不了”的故事,据说是周先生爱上了一个英文名叫“紫罗兰”的女孩,二人情投意合,但因为家庭阻拦而未成眷属。
紫罗兰是“爱情花”。在古希腊神话中,爱之女神维纳斯因爱人远行,在依依惜别时忍不住垂泪,第二年在她泪珠掉落的地方,竟然长出了美丽、优雅、散发着阵阵清香的花朵,这便是紫罗兰。
紫罗兰是十字花科、紫罗兰属的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花卉,名字中有个“紫”字,并不妨碍它拥有紫色、白色、粉色、紫红、红、蓝等多种颜色;它的全身密被灰白色柔毛,长长的匙状叶片和花序顶端的花苞上,白色柔毛尤其明显;修长丰满的总状花序常顶生,秀美花朵自下而上不断开放,一个花序就是一枝美美的鲜切花。
紫罗兰原产欧洲南部和地中海沿岸,喜欢冷凉、通风良好的环境,我国引入后,在南方地区广泛栽培,是江浙沪冬季花坛的主打花卉之一,也经常作为冬春两季的鲜切花卉供应市场。
紫罗兰不仅花朵茂盛,花色鲜艳,而且具有浓郁的花香,我们常用的洗衣液、香皂甚至樟脑丸,都有紫罗兰香味儿的;以“紫罗兰”命名的服饰、化妆品、床上用品更是数不胜数,人们对紫罗兰的喜爱可见一斑。
紫罗兰的花语是永恒的美与爱;质朴,美德,盛夏的清凉。
我也喜爱紫罗兰,前几天购买的鲜切花,一天换水一次,如今依旧盛放,且不时有清香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