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上美集团此次加速上市进程,有分析称,是由于其旗下两大品牌韩束、一叶子发展放缓、融资渠道受限,不得不通过上市寻求进一步的的发展。
对此,上美集团在回复中国网财经时则表示,“为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和偏好,将持续调整和丰富产品组合,在快速增长的中国化妆品市场中捕捉更多机会。”
近两年流动负债总额大于流动资产总额
资料显示,上美集团起源于2002年,目前旗下拥有韩束、一叶子、红色小象、BIO-G、花迷等多个品牌,涵盖护肤、母婴、洗护等品类的生产及销售。并预计2022年推出安敏优、一页以及山田耕作等品牌,拓展敏感护肤、中高端孕期护肤和护法类产品类别的细分赛道。
其实上美集团早有登陆资本市场的打算。2015年,韩束创始人兼CEO吕义雄曾表示,计划在2018年上市。2021年,完成股份制改革的上美集团曾一度考虑A股上市,并与中信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但在2021年下半年转而准备港股上市。
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9月,公司分别实现营收28.74亿元、33.82亿元及25.96亿元,2020年及2021年三季度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7.6%及12.7%;年/期内利润分别为59.4百万元、203.2百万元及248.2百万元;毛利分别为17.49亿元、21.87亿元及16.92亿元。
此外,公司其他收入及收益分别为134.5百万元、75.4百万元及55.2百万元,包括政府补助、银行利息收入、关联方利息收入、出售附属公司的收益及撇销未偿付款项的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获得的政府补助分别为60.3百万元、64.5百万元及45.9百万元,分别占其他收入及收益的44.83%、85.54%及83.15%。
另外,在公司现金流及负债方面,“应收款项、应收票据、流动负债……”亦给公司带来一定压力。
招股书显示,公司在日常业务过程中与不同对手方订立多种合约安排,通常就销售及采购安排给予零售商45至90天的信用期。
2019年-2021年9月30日,公司贸易应收款项分别为444.5百万元、359.8百万元及354.0百万元;应收票据分别为10.3百万元、23.8百万元、13.1百万元;减值57.9万元、42.8万元及28.5万元;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周转天数分别为62.5天、45.2天及39.5天。
对此,上美集团表示,公司于2019年及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产生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净额,高级管理层定期审视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逾期金额的可收回程度,并按需要作出减值拨备。由于不少对手方的财务或公开信息有限等原因,公司或将面临对手方不履行合约项下责任。
并且其也直接影响到公司的负债情况。报告期内,公司非流动负债总额分别为292.8百万元、269.9百万元及234.9百万元,包括租赁负债、其他应付款项等;流动负债总额分别为22.25亿元、13.7亿元及10.58亿元,包括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等。
而相对的非流动资产总额分别为968.1百万元、1029.5百万元及1008.8百万元;流动资产总额分别为13.56亿元、11.95亿元及12.57亿元。
可以看出,2019年及2020年,公司流动负债总额大于流动资产总额,分别录得流动负债净额869.0百万元及175.2百万元。2021年前三季度有所缓解,录得流动资产净值89.7百万元。不过,公司强调,日后可能继续录得流动负债净额,从而可能对公司的流动资金状况及为业务提供资金的能力造成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分别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人民币132.4百万元、人民币154.2百万元及人民币105.7百万元。截至2021年11月30日,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人民币95.6百万元。此次冲刺港交所,公司拟将所得款项约9.9%港元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分销商更替频繁 仅因未达到公司预期水平?
2019年至2021年9月,公司线上渠道分别贡献销售额15.05亿元、25.43亿元及18.93亿元,分别占比收益52.4%、75.2%及72.9%;线下渠道贡献销售额13.14亿元、7.70亿元及6.27亿元,分别占比收益45.7%、22.8%及24.2%。
可以看出,上美集团的线上销售渠道贡献销售额均超过5成,近年更是超过7成,为公司主要销售渠道。
其中,由于2019年公司推出若干新化妆品品牌,因此新增合作线上分销商117名。随后由于部分线上分销商未能达到公司预期水平,又于2020年终止与109名线上分销商的合作。
对此,上美集团在回复中国网财经时表示,线上分销商数目波动主要是由于电商行业大幅转型及直播平台等新兴媒体平台崛起,以及回应不断改变的市场而对线上销售策略的动态调整。
与此同时,由于新冠疫情影响、新兴媒体平台兴起等原因,公司的线下分销商在不断减少。报告期内,上美集团分别与269家、243家及247家线下分销商终止合作伙伴关系;期内线下分销商数目净减少116家、124家及168家。
针对线上及线下销售渠道的布局情况,上美集团表示,广泛线下零售及分销网络仍然是零售及分销网络的关键部分,通过线下渠道陈列公司的产品将会进一步提高品牌能见度及知名度。
并强调,公司重视与客户的面对面交流,并协助公司的产品有效渗透中国各地不同层级的城市,目前已建立广阔的分销网络,有效覆盖中国市场。
而这也在公司“销售成本、分销开支”等数据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及分销开支分别为13.25亿元、15.36亿元及11.19亿元,累计达39.8亿元,分别占其总收入的46.1%、45.4%及43.1%,主要包括渠道成本及广告有关的营销及推广开支、与销售及分销员有关的雇员福利开支及运输费。
其中,营销及推广开支分别为803.1百万元、1069.6百万元及734.6百万元,占比销售及分销开支的60.6%、69.6%及65.7%。
并且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共有全职僱员4067名,其中销售及营销人员3379名,占员工总人数的83.08%。
有质疑声称,作为化妆品企业,短时间内可以采取疯狂营销模式,但是对于长期绝对不行。对此,上美集团回应称,“公司费用占比属于行业正常范围”。
质量问题屡遭药监局“通报”
相对于占比超4成的销售及分销开支,上美集团不到1成的研发费用“略显逊色”。
招股书显示,公司的研发成本主要与研发员工的僱员福利开支及有关支持开发新产品的研发活动的成本有关,报告期内分别为82.9百万元、77.4百万元及71.7百元,累计达2.32亿元,占比分别为2.9%、2.3%及2.8%,不及销售及分销开支的十分之一。
而作为研发费用最直观的体现,上美集团的产品质量及用户反馈一直饱受诟病。
据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2016年8月,标示为苏州工业园区黎姿化妆品有限公司(委托方:上海韩束化妆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韩束防晒乳”等3批次产品,涉及实际检出成分与产品批件及标识不符;同年9月,该委托方及生产方生产的“韩束防晒乳”等9批次产品,再次涉及实际检出成分与产品批件及标识不符;同年10月,苏州工业园区黎姿化妆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韩束防晒乳”等3批次产品,再次涉及实际检出成分与产品批件不符。
2017年第二季度,韩束在上海市化妆品商品包装专项监督抽查中,被检出美白特润呵护套组包装空隙率项目不合格;同年8月,苏州工业园区黎姿化妆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韩束防晒乳”和“韩束水感夏日防晒组”被检出批件及标签未标识防晒剂水杨酸乙基己酯(含量3%)等,为不合格产品,并涉嫌假冒产品。
2019年12月,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19年第三期化妆品监督抽检信息显示,上美集团委托方苏州工业园区黎姿化妆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韩束补水修护面膜”质量不合格,该批次产品中检出了产品标签标识以外的防腐剂(苯氧乙醇),与产品标签标识不一致。
此外,还有多位用户强烈建议不要入手“一叶子水乳系列”,称其控油效果不是很明显,每次用完后脸颊就会开始泛红并带有刺痛感,而且还长了很多闭口和小疙瘩。
据黑猫投诉显示,公司旗下品牌韩束、一叶子、红色小象等品牌存在多起投诉事件,包括虚假宣传、皮肤过敏、掺杂杂质等产品质量问题。
对此,上美集团在回复中国网财经时表示,公司实施严谨政策,基于评估结果管理包装材料及配料供应商在接受、定期评估以及注销方面事项,严格控制原材料供应质量。公司进行不同质量检查及测试程序,包括运作期间不同阶段的视察、物理及化学检查、微生物测试,保证产品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并遵守适用法律法规以及更加严谨的内部质量标准。
并强调,公司非常重视产品质量,致力生产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目前已建立符合相关国际标准的闭环企业质量管理系统,涵盖配方开发及测试、原材料、生产过程、成品、产品退回及召回。